早晨的日光照向院内,李文傑剛剛把房間裡的衛生打掃完。
“文傑,現在你爸的墳已經修繕好了。你接下來做什麼打算?”
村長李國富推門而入。
“叔,我打算找個班上。”
“嗷嗷,你知道快遞接收點嗎?”
聽聞李文傑的話,村長狀似無意的提起。
“就是一個快遞收發站。”
李文傑搬出個闆凳,李國富擺擺手。
“我不坐了,地裡還有活呢。今天來就是有件事給你說一下。
現在鄉上下來幾個名額,類似于給别人送快遞。
錢的話按快遞大小體積,具體的我還不太清楚。
主要是快遞到縣城中轉點。我們有人去中轉點把貨取上,拉到李家村,李家村再把貨送到各家。
現在就是從縣城取貨的人是王強,要找個送貨的人。
送貨的人想着讓你大伯去,你看怎麼樣?”
李文傑想了想。
“我大伯這幾天給瑤瑤家的樹澆水去了,等他來我問問哈。”
“行呢!你們父子商量,我就不摻和了。有結果給我說一下哈!”
“好嘞,國富叔你忙哈!”
李國富像火燒屁股一般,說完立馬去了地裡。
這幾天西紅柿幼苗爬藤,長勢喜人。
他得去再看看。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到了十一月。
近日,李家村一帶通了快遞。
李仁軍每日忙的腳不沾地。
侯菊蘭家的農家樂擴建了一番,國慶節前後還承包了幾場村裡的紅白喜事。
可最令全村人矚目的,無疑是村裡種植大棚西紅柿的幾家。
李家村的露天西紅柿一般5月份前後種植,7、8月份采收。
一年辛苦幾個月,一畝地便賺個千數塊錢。
運氣好的話,還可以上萬。
如此一來,除去成本、材料費、人工費,還能剩一點。
對于這個結果,村裡人也欣然接受。
過了中秋,村裡人便将地裡的活全部收尾。
遂即進縣城,去裡面找個零工幹幹。
等到時光軸一撥動,新的一年又要到了。
可是今年的李家村,有了個畢業歸來的江瑤,一切注定不一樣。
“自從8、9月份,這裡的西紅柿退市後,現在市面上的西紅柿一斤3、4塊錢。氣死個人!”
“唉!沒辦法啊!我們現在種西紅柿,沒有控溫的大棚,溫度低的它不長啊!”
“有個新聞看了嗎,有人大棚裡升火保暖,結果大棚不通風,二氧化碳中毒拉去醫院了!”
“看得出來,這次江家他們是賺了。”
“賺不賺還不一定,他們投的本大啊!”
“就是就是,那個設備就上萬了!”
“再說了,現在沒有菜販子,往哪買啊他們?”
李家村路口,閑下來的人七嘴八舌的交談。
說起這幾天江瑤家即将下市的西紅柿,衆人議論紛紛。
起因是今天上午,江建國手裡拎着一袋西紅柿,逢人就發,勸人嘗嘗。
路人猜測,那幾個定是棚裡早熟的極個别,一般大家種的都這樣。
估計再過三兩天,他們家的西紅柿便會大批量收貨。
不料下午,李家村村民都被馬路上出現的大卡車吓了一跳 。
紅色的大卡車車身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打開車門,疊起來的藍色蔬果籃被人取下。
大棚内。
采摘機器人有條不紊的采摘着成熟度達标的西紅柿,放進随身攜帶的框内。
卡車司機在駕駛室,等着蔬果籃上車。
“瑤瑤,這縣裡的蔬菜供應商,你哪裡來的渠道?”
村長李國富抽空,走到江瑤身邊。
江瑤正笑意吟吟看着眼前豐收的一幕。
擡頭。
“國富叔,縣政府前不久推出的助農網。
在裡面下單,輸入地址和種類即可。
縣裡會安排菜庫工作人員上門取貨。”
說完,江瑤看了眼前面。
“等等,這幾筐留下來吧!”
眼見第一茬西紅柿還有幾箱上車,江瑤出聲。
江建國一時間還有些納悶。
“這些留下來做什麼?”
“爸,給農業大學的朋友!”
“奧,忘了忘了,要不我去車上再搬一些?”
“不用了,這些就夠了。”
江瑤拿出手機,聽見李叔在旁邊叨叨。
“哎呦,這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季節,我們的西紅柿連價格都不知道,就給人家裝上車了!唉!”
“在我家下川裡的地頭。叔,你直接來取吧!”
打完電話的江瑤,将手機握在手裡。
“叔,給你留個底,我們的西紅柿2塊錢一斤!”
“2塊錢一斤,地頭價?!”
“嗯呐,地頭價!”
“什麼?2塊錢一斤?我不同意!”
前一天,農業局李斌的辦公室。
市場局負責人張宇看着手上的方案,提出了異議。
“我們從外面省份調來的西紅柿,市場價普遍在2.8塊錢左右波動。
怎麼收購本地西紅柿要2塊錢?
起碼1塊錢左右才合理!”
李斌看了眼沈忱,沈忱會意。
“你的意思是菜農賺一半的錢,菜販子賺一半的錢,是嗎?”
張宇嗆聲。
“那可不!”
李斌喝了口水,沈忱又道。
“李家村這一帶,反季節蔬菜是一片空白。
若借此契機,菜農腰包鼓鼓,明後年的盛景,不言而喻。反之。”
沈忱打了個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