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原本還擔心兒子又像以前一樣,但這一路她看的出來,兒子對蘇家姑娘并非無意,心中已經歡喜起來。
等回了家,詢問兒子的意思,聽到兒子說一切由她做主,王母還有什麼不知道的,當下歡喜起來,趕緊去和二嬸通個信,也問問蘇家那邊的情況。
兒子好不容易開口,她現在就怕兒子之前的表現蘇家人不滿意,若是這個兒媳婦跑了,再想讓兒子開口同意親事,可就不知到猴年馬月去了。
王二嬸也不推辭,她十分看好這兩個孩子,當下就去了蘇家。
蘇老太本來是有些猶豫的,可問道孫女時,看到她一副小兒女的模樣,當下就懶得問了。
兩家人都是疼孩子的,問過兩個孩子都同意,沒多久就正式走了過程,将兩人的婚事定了下來。
一直到這時,村子裡人才聽到些風聲,當下一個個懊悔不已。
不管是王家七郎,還是蘇家大丫頭,那都是結親的好人家,隻不過他們各有顧慮,沒想到這兩家的動作倒是快,這才多久就把親事定了下來,一點風聲都沒有露。
定下親事後,蘇小麥就更不怎麼出門了,好在她手中的繡品之前已經找了機會去了繡坊一趟,三方手帕,掌櫃的給了她一塊手帕三十文的高價,蘇小麥對此心滿意足。
要知道蘇老大在鎮上打短工,一天才七八文銅闆,蘇小麥的一張手帕除去布料,還剩差不多二十文,以蘇小麥的速度,日夜趕工一方手帕也就是一天半的時間。
當然沅姑姑早就警告過她,繡品在精不在多,若是過分用眼,以後眼睛會受傷,很多繡娘年級大了之後,眼睛都會出現問題,對此蘇小麥心中有數。
但賣繡品拿到了錢,還是讓她心中安定不少。
掌櫃的對她的手藝十分看好,故而和蘇小麥商量過後,以後材料繡坊提供,每方手帕給蘇小麥二十文銅闆,還和蘇小麥定下了一副小型屏風。
小件屏風繡下來也不是個容易的事,也就是掌櫃的不要求時間,又幫忙提供提料,蘇小麥才同意了下來。
接下來的時間,蘇小麥幾乎整天待在屋子裡準備繡品,當然對外打的旗号是繡嫁妝。
青河村這邊給家裡女兒準備的嫁妝一般都是陪嫁兩床被子,一些家具,東西具體多少,還是根據家裡的條件來決定,若是好一些的還會給一些壓箱底的銀子。
蘇小麥雖然沒有問過也大概知道一些家裡給她準備了什麼,蘇老太私底下還專門給了她一塊紅布做嫁衣,可以說以她知道的情況來看,她出嫁的時候,嫁妝不比村子裡任何一個姑娘少。
除了自己繡嫁衣之類的東西,還要準備小屏風,以前她繡的都是荷包,手帕之類的小東西,這種大型的繡品,還是第一次單獨完成,蘇小麥為此用了十二分的心思。
她清楚自己以後能不能靠手藝立足,就要看這架屏風出來的效果如何了,别看如今繡坊的掌櫃對她客氣,那都是看在她的手藝上。
私底下蘇小麥打聽過,鎮上這家繡坊和縣裡的是同一個東家,這也是對方會财大氣粗,願意給那麼高價格的原因。
她那些繡品應該都會放到縣裡去賣,要是在鎮上,舍得買的沒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