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做豆福,你們跟着學,但不許往外說,誰說出去了,那等着她的會是一份休書!”
李秀琴也不廢話,幾句話把兒媳吓得紛紛表示絕不往外說,一切聽娘的。
當下也沒耽擱,立刻就操練起來。
做豆腐第一步磨漿。
盧氏壯實有力,這一步交給她,侯氏協助,時不時往豆料中加點水,盧氏累了,她替着磨一會兒。
第二步濾渣。
李秀琴讓杜氏跟王氏在大鍋上頭吊起一個布袋,盧氏磨漿完成後,豆漿糊裡加溫水,攪拌均勻裝入布袋,用手搖動,漿液流出,布袋中隻剩殘渣。
這一步取得的是豆漿。
第三步煮漿。
豆漿在大鍋裡,猛火加熱煮沸,使豆漿形成凝膠并殺菌,去豆腥味。
第四步,點兌。
做這一步時,李秀琴讓兒媳都出去。
她把按照比例稱量好的石膏漿倒入豆漿中,用勺子攪拌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
做豆福是個技術活兒,想長久地獨一份做這買賣,那就得防人之心不可無!
以後會不會把這個過程傳授給哪個兒媳,李秀琴覺得必須研究研究幾個兒媳的性子,俗話說因地制宜,她則要因性格委以重任。
最後一步,壓漿成型。
過程由李秀琴指揮,盧氏她們來做的。壓箱中鋪一層幹淨的紗布,倒入豆腐花,再蓋上木闆蓋子,盧氏力氣大,把提前備好的石闆抱到蓋子上壓住。
大半個時辰後,搬下大石頭,掀開壓箱蓋子,豆福就做好了,白白嫩嫩的,聞着有股特别的豆香。
這會兒天光大亮,李秀琴切下一塊豆福去了廚房。
豬油,蔥花,姜絲,香菜,豆福,很快一鍋香噴噴的豆福湯就做好了。
盧氏把昨晚剩下的馍馍熱了熱,就張羅着吃飯了。
一頓飯下來,一窩娃兒大呼好吃,豆福湯喝了個涓滴不剩。
李秀琴的自信心就更增強了。
老大借了二叔家的牛車,二十斤豆子出一百斤豆福,分倆箱子裝好,幾個兒子給幫忙搬上了牛車。
聽聞老娘要去鎮上賣豆福,兒子不放心,老三說,娘,要不我也去幫忙吧?
“不用,你們兄弟幾個顧好家裡的田,我跟盧氏她們也琢磨點事兒做,咱們都使勁賺錢,等年底算一算,看誰賺得多?”
李秀琴這話一說,幾個大兒險些笑噴了,老四直接說,娘,我再懶也會按照季節把莊稼播種上,隻要種上了那就有收獲,有收獲就有錢賺,你們幾個女人就會縫縫補補,刷鍋做飯,怎麼賺錢?
“臭小子,你敢瞧不起女子?好,咱們騎驢看唱本,走着瞧!”
李秀琴不再理會她們,親自駕牛車往鎮子趕。
她讓王氏、杜氏、巧翠,跟着一起去,盧氏跟侯氏留在家裡收拾廚房。
“娘,您賣豆福怎麼還帶着小鍋跟油鹽醬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