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怎麼能亂花錢?這上好的桂花釀得多貴呀!”
李兆坤接了酒壇,低頭打量酒壇,嘴上卻絮絮地埋怨李秀琴。
“我賺了錢就想給二叔買最好喝的酒,不行啊?我就要買!”
李秀琴這話裡透着小孩子向長輩撒嬌的習氣,惹得李兆坤無奈地搖頭笑說,行,行,我家琴兒想做什麼都行!”
他轉身往外走,“起那麼個大早,你也累了,回屋去歇會吧,身子骨要緊。”
旁人沒發現,但李秀琴卻看到了,就在二叔轉身的一刹那,他擡起手,用袖子不着痕迹地把眼角溢出來的淚水擦拭掉了!
不過一壇酒,卻将一個年過半百的男人給感動哭了!
他擁有一顆多麼容易滿足的善良的心啊!
二叔!
李秀琴無聲地在心裡喊了一聲,更認定以後她要孝敬二叔,回報他對這一家大大小小的無償給予。
當天晚上李秀琴泡了三十斤黃豆。
第二天,三十斤黃豆出了一百五十斤豆福。
沒出村兒就賣了五十斤豆福,收入五百文錢。
剩下的一百斤豆福到了市場,沒出一個時辰就賣光了,還有不少聽信兒趕來的百姓沒買到,個個都跟李秀琴訂購明天的。
有的甚至把定金都交了。
一時間,王氏她們腰杆子都挺得更直了,這回,她們沒想着馬上回家,豆福錢賣了多少,她們心裡頭已經有了數了,所以,她們鬧着要李秀琴帶着去吃肉餡小籠包。
李秀琴笑盈盈地答應了。
吃飽了,又打包了幾屜包子,是給家裡的兒子們以及盧氏和侯氏帶的。
回到家裡,盧氏歡天喜地地拿出一張紙來,紙上寫着人名和訂購豆福的數量,說是二叔來過了,這是村民們央求二叔給記下的。
李秀琴點點頭,讓巧翠拿上兩屜包子給二叔送過去,她自己則簡單梳洗了下,就進屋去睡了。
連着兩天,熬夜辛苦,她都要扛不住了。
第三天,泡了四十斤豆子,出了二百斤豆福。
第四天,浸泡的黃豆又多了十斤,豆福也出得更多了,李秀琴跟李兆坤說,二叔,盛豆福的木箱子不夠用了。
李兆坤二話沒說,又回家趕制了四個豆福木箱,傍晚就送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