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頓飯吃得那真叫一個熱熱鬧鬧。
最讓來者,尤其是迎客來的宋掌櫃以及本城其他幾位餐飲業老闆們驚喜的是,李秀琴研究出豆福的衍生産品,豆福皮。
當然,在現代,豆福皮壓根不算啥,估計很多人都覺得有豆福就會有豆福皮,這有啥奇怪的?
但這裡是大越國,是一個剛對豆福有所認知,壓根不知道能由豆福這種白白嫩嫩的吃食變出其他各種吃食來。
趁着金孫李茂林滿月酒宴席上推出豆福皮,這也是李秀琴的策略。
她親自下廚,做了幾個豆福皮的菜式。
第一道,紅燒千張結排骨。
做法不難,處理好排骨後,熱鍋冷油煸炒花椒、大料、姜蒜,炒香後加入排骨翻炒上色,再加入料酒,醬油,白糖,繼續翻炒上色,然後加入用豆福皮編出來的千千結,翻炒兩分鐘後,倒入熱水,小火慢炖小半個時辰。
這道菜裡,既有排骨的香,又有千張結的豆福素香,一種葷香與素香相搭配,完美結合的做法,吃起來,那叫一個香而不膩,口口生津。
第二道涼拌豆腐福皮。
做法簡單,豆福皮焯水後,加青椒絲,紅椒絲,香菜段,最後用幹炸過花椒與幹辣椒的熱油,刺啦倒豆福皮上,調入食鹽,醬油,鮮味素,白糖,拌勻即可。
第三道燒烤豆福皮。
豆福皮包過蔥絲和香菜絲卷成卷兒後,切成段串串兒,再上烤爐開啟燒烤模式。
第四道豆福皮素包子。
和出素餡兒,用豆福皮包上,然後上鍋小火薄油,滿滿煎至兩面金黃。
李秀琴說,“我今兒個出這個新菜式的主要食材就是豆福皮,它是在制作豆福的過程裡衍生出來的産品,豆福皮比豆福更容易存放,而且做法也更繁多,我今天做這幾種,隻是給大家品嘗一下,看我們老李家新出的這種食材,能不能讓您們吃得盡興,開心!”
這番話一說,在座的人紛紛鼓掌,就沒有不誇李娘子能耐的。
在迫不及待地品嘗了這種叫做豆福皮的東西制作出來的菜式後,宋掌櫃首先站起來,道,“李娘子,我今兒個沒白來啊!真是大飽口福,我們迎客來可是李娘子你的老客戶了,今日呢,既然你出了新菜式,那我們是一定要支持,我決定跟你們簽訂一個豆福皮的供應合同,明日開始,我們迎客來就從你們這裡進購豆福皮。”
這就是李秀琴的目的,她當然是樂見其成,“那宋掌櫃打算訂購多少?”
“既然李娘子說,這個豆福皮的保存期相對較長,那我就先訂購一萬兩銀子的豆福皮,然後火速配送到全國各地的迎客來酒樓,如果食客們反應好的話,我們下個月就會加購,具體加購多少,看情況而定!”
“好,等下咱們就簽訂合同。”
李秀琴爽快地應下了。
“老五,這個迎客來是不是京都那個迎客來的連鎖酒樓啊?他怎麼也不問問價格?”
趙元任真是太驚訝了,一個月就訂購一萬兩銀子的豆福皮,以後還要加購,且不說,他們還要進購李娘子的豆福,這兩項加起來,就這一個迎客來酒樓每個月送給李娘子的盈利估計就得七八千兩銀子吧?
乖乖啊,怪不得老五來鄉下哭一哭,李娘子就把他欠的三萬多兩銀子都給還了。
這是人家真有錢啊!
“四哥,人家迎客來與我娘這邊都合作很久了,價格上我娘是絕對不會虧待他們的,我娘說了,做生意是為了雙赢,而不是一錘子買賣的哪一方撐死另一方餓死!隻有你有我有,大家都有,買賣才能走得長久!”
趙元鵬也很驚訝于李秀琴這一月的進項之多,但想起李秀琴與他聯手坑姓姚的,他就覺得這都是李娘子長久以來勤懇經營,公道做事的結果,李娘子那腦力,絕對不是什麼人能趕上的!
聽他一口一個我娘地叫着,趙元任直覺得牙酸,可又覺得嫉妒,别看着以前小五不着調,吃喝玩樂的,還得伸手問媳婦要錢,可他攀上李秀琴這次的舉動,的确是做對了。
有宋掌櫃帶他,其他幾個經商的老闆,也紛紛跟李秀琴訂購豆福皮,有訂購三千兩的,有訂購五千兩銀子的,就連縣令老爺都說,要李秀琴往縣衙後廚送豆福皮,具體每個月送多少,等他回去派廚子來跟李秀琴對接洽談。
一時間,李家金孫的滿月酒酒宴,生生改成了新品豆福皮的訂貨會。
一個半時辰後,酒宴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結束了。
送走了衆賓客,杜氏看着手裡的一疊豆福皮的訂單,笑得臉上都開了花兒了。
“娘,我瞧着咱們茂林真是個福娃啊,您瞅瞅,他辦個滿月宴,咱們家增加了多少收入啊!”
“嗯,我這金孫自然是有福氣的。”
李秀琴也笑呵呵的,不過,這情景在她預料之中,倒也沒覺得怎樣。
“那個,李娘子,我覺得您剛才有點虧了。”
趙二媳婦袁氏猶猶豫豫地開口,“剛才您答應與食材一起贈送給他們四道菜的菜譜,我覺得您就是不贈送,他們也會訂購,他們訂購之後,您再說出菜譜的事兒,他們肯定會爽快地花錢買,那樣您不是更多了一筆收入?”
她幫着趙家老大媳婦管理過一陣子的中饋,所以懂得賺錢是得講究策略的。
她認為,李秀琴剛才就沒搞好次序,由此生生斷送了菜譜的價值,實在是可惜了的。
李秀琴笑道,“嗯,二奶奶說的對,但有一點,咱們做生意的也要知道,那就是總得要給對方一點甜頭,這點甜頭呢,引着他老來光顧咱們的鋪子,由此咱們雖然丢了芝麻,但最起碼撿了個西瓜啊?若是咱們太摳搜,一點甜頭都不給人吃,那隻要人家有新的食材,可能就不會再要咱們的,雖然咱們不怕他們不要,但是,做生意嘛,和氣生财,我給他甜頭,他記我的好兒,再打交道時,雙方也會自覺地相互讓一步,比咱們扯着脖子去更他們讨價還價更好!”
衆人都點頭,覺得李秀琴說的在理。
袁氏低頭不語。
她其實還是覺得做生意講究的就是一個賺字,既然是為了賺錢,那就不要裝清高,做濫好人,銀子賺到手,才是正經。
正在這時,忽然趙元任問袁氏,“二嫂,我二哥呢,怎麼有一會子沒見着他了?”
“啊?是啊,二爺哪兒去了?我也好像有一會子沒見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