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房猶豫了一下,還是進去通報了。
不大時辰他出來,臉色依舊不好看,“我們老爺今天不見客,你們請回吧。”
門又咣當關上了。
“娘,他……他不曾經是個清官嗎?怎麼這樣待人?”
趙倩倩終究是大将軍府的大小姐,頓時就惱了。
李秀琴笑了笑說,“正因為他是個清官,所以才不會輕易将那枚老參随意處置了,别忘了,拿老參的原主可不是他,可能王老爺還存着有朝一日見着那對父女,把老參歸還的心思吧?”
“那怎麼咋辦啊?我二哥……”
“再等等……他不是說他今日不見客嗎?明日總會見吧?明日不見,還有後日……”
趙倩倩眼圈一紅,眼淚就滿了眼眶了,她撲在李秀琴的肩膀,輕輕地啜泣,“自打我親娘去世,再沒人對我們幾個這樣好了……”
“傻丫頭,我不是你娘?當娘的為子女做事,都是責任,應該的,再說,你爹把你們托付給我,我答應幫他守住趙家,我不能食言。”
娘!
趙倩倩喊了一聲,眼淚又滑落,不過這回是歡喜的,他們趙家再不會是一盤散沙,他們也有了娘,有了依靠了!
這時,李文清駕車趕回來了,拉了一車米。
“走,閨女,索性這邊咱們也敲不開門,去幫老大分米去。”
李秀琴笑着給趙倩倩臉上的淚水擦拭掉,嗔道,“你娘我啊,一直都認為女子不靠别人也能活得很好,這些年,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以後不許輕易掉淚,你的眼淚可珍貴呢。”
“嗯,娘,我知道了。”
一個時辰後,整個小王莊村一共九十八戶,人口是352人。
一人五斤米,總得算下來就是一千七百六十斤。
按照最平常的市價一斤米是30文錢,這些米攏共的花費是52800文錢,換算成銀子是52。8兩銀子。
李秀琴他們的舉動驚動了小王莊村的裡正王寶根。
王寶根三十多歲,是個黑臉漢子,高個子,嗓門也大,聽說有人在村裡派發大米,就帶着王家家族裡的幾個長輩找過來了。
李秀琴跟他們解釋說,“王财主今日過壽辰,這些大米是财主老爺特意訂購給大家的,也算是與村民同賀吧。
至于他們幾個的身份,她說,是城裡米鋪的。
一時間,全村人都激動了。
他們往日就得了王财主的不少好處,尤其是每年青黃不接,他們的糧食掂對不過來,眼看着全家都要挨餓時,王财主就會派發一些糙米,有了那些糙米,村民們才沒有餓死,村裡的孩子也沒人被家裡發賣。
現在王财主竟派發白米了,這白白的大米,他們一年也不舍得吃一粒啊,多數都賣了,換成銀子,再去購置生活所需,能日日有糙米吃,他們已經很滿足了。
現下,一人五斤米,有人家中多達六七口人,那彙總下來就能分到三十多斤米。
有這三十多斤米,他們也能嘗嘗白粥是什麼味道,身子骨弱的老人跟孩子也都能吃點有營養的東西了。
“走,我們去謝謝王老爺的恩情,祝他老人家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王寶根一聲令下,全村三百多人齊齊地奔向村東頭的王家大宅。
此時的王家大宅裡。
王啟才放下手裡的書卷,睿智老道的目光掃過看門老家人王忠的臉,“她是這樣說的?”
“是,她打着老爺的旗号給全村每人派發了五斤米,老奴粗略地算下來,她這一次的花費在五十兩銀子以上。”
他看看自家老爺,略有些遲疑,“老爺,她這是在逼着您把老參賣給她。”
王啟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這婦人有膽有謀,是個能成事的,她說沒說她是哪裡來的?”
“回老爺,她好像說是李家莊。”
李家莊?
王啟才思慮片刻,眼神忽然一亮,好像前些天,有一樁事情讓整個東馬縣都十分轟動,就是護國大将軍趙世凱與李家莊一李姓婦人訂婚事件,據說當今聖上也派人送來了賀禮。
難道……
“老爺,不好啦,村民們全在大門口跪着呢,他們說是感激老人施米,特意來為老爺祝壽的!并且……他們還帶了許多東西,有雞蛋,有青菜,有河魚,在門口都堆成小山了。”
小厮阿福是王總的孫子,這會兒從外頭跑來,邊跑邊喊。
“你這小子慌什麼?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王忠訓斥他幾句,再去看王啟才,他竟笑了,“王忠,她第二次敲門說,知曉我心事,還能幫我解決難事?”
“是。”
王忠對自家老爺忽然笑得這樣開懷,有點吃驚,老爺這不會是被那個辦事不按常理出牌的婦人給氣傻了吧?
“你出去把村民們勸回去,讓他們把東西也帶走,就說心意我領了,但是咱們家裡本來也沒幾個人,吃用不了那麼多東西,都收下放壞了,反倒是可惜。”
“是。”
王忠應聲往外走。
“等下,你讓他們進來吧。”
誰?
王忠站住,回頭看王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