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原則是每戶出一人。
但如果面試不行,那就隻能讓出名額,若人數不夠,就從其他戶人家裡再選一個身強力壯的。
“李娘子,這就是那支千年老參。”
事情了了,王寶根與村民們都走了,王啟才從裡屋端出一個木盒,打開後,一支老參豁然眼前。
這老參全須全影的,一看就是有年份的。
“實在是感激王老爺,那我就不久待了,家裡還等着這老參救人呢!”
蘇錦書起身與王啟才告别。
王啟才親自送他們到大門口。
眼見着馬車載着李秀琴三人遠去,王啟才贊一句,“這李娘子乃是曠世奇才,實至名歸的女巾帼啊!”
成功地拿回了千年老參,按照華郎中的囑咐,侯氏重新煎藥,熬參湯。
趙元奎服下了參湯藥之後,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袁氏醒來,就見趙元奎瞪着兩隻眼睛看着窗外。
袁氏驚喜而泣,“二爺,你感覺怎樣?好些了沒?”
趙元奎轉過頭,看着袁氏,“我身上輕松不少,腹部也不難受得咕噜咕噜叫了,應該是好些了,想不到,這窮鄉僻壤的地方竟出神醫,将來咱們走時,将這神醫一起帶走,回京都……”
他的盤算沒說完,就被袁氏打斷,“哪裡是郎中厲害啊?分明是李娘子奮進周折才給你尋來了千年老參,你這才喝了一次,就有了精神,那郎中說,隻要你将他開的藥和着參湯服完,保證你這病再不會發作!唉,咱們來時,還在路上說李娘子不過是個鄉下婦人,沒資格進趙府,現在看來,咱們才是真正的鼠目寸光,小肚雞腸啊!”
趙元奎呆在那裡。
他知道袁氏不會騙他,那麼這一切都是真的,那個李娘子竟肯為了救他命,去求人?
“為了拿到這參,李娘子答應給他們一村的青壯年安排事由,每月一人得給二兩銀子呢!”
袁氏很惆怅。
這欠下了李秀琴莫大的人情,用真金白銀都還不了啊!
這邊趙二爺在養病,袁氏日夜不離身地伺候着。
一日三餐,李家都是按照華郎中給出的意見去做的,飯食要軟糯适口,易消化,還得有營養。
如此營養餐吃着,參湯藥喝着,月餘下來,趙二爺的病就好了七七八八了,原本蒼白的臉色也有了顔色,身上有了勁兒,每日早晚都能與袁氏一起饒村散散步,纾解纾解心情,這病就日漸地好了起來。
而四爺趙元任與羅氏,這一月一點沒閑着。
他們每日都暗暗地計算着從李家運出去的貨,按照價格與大概的重量,算出每月的收入支出,月末,他們有了結論,然後兩口子緊盯着那張紙上算出來結果,驚得張大嘴,險些下巴都掉了。
李家一月的淨利潤竟高達一萬五千兩。
就這收入,在京都那些商鋪,手工作坊,乃至一般的酒樓,都拍馬攆不上啊!
“四爺,怎麼辦?”
“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抱大腿呗!
趙家外面是風光,備受皇上重用,全國百姓們敬仰,贊譽雪花似的片片飛來。
可是,那就是漫天飛雪,關上門也及不上白花花金燦燦的金銀來的實際啊!
何況他們的老爹又是個慷慨的,尤其是對手下的兵士們,對那些陣亡了的兵士,朝廷出一份撫恤金,趙世凱自己還要出一份,每個月他就那麼固定的一份月俸,他又從來不會吃拿卡要,一家子就吃他的這些俸祿與皇上的賞賜,五房中,隻有管理中饋的大房日子過得尚且能稱得上是與六品以下官員府中類似。
餘下的四房,僅能用糊口一詞兒來形容。
現在,他們不但功夫好,還眼神賊亮的老爹,給他們尋來了這樣一位财神娘子般的後娘,虧了他們不好好巴結着,卻還在暗中聽從趙大爺的派遣,過來為難李家。
這簡直就是豬油蒙了心,找死他娘給找死開門,找死到家了。
第二日,羅氏拿了一份上好的文房四寶,來到李秀琴房中。
“李娘子,來那日因二爺的病攪鬧得我把正事兒都忘了,昨晚上四爺把我罵了一宿,說我們明明是來慶賀李家長孫滿月的,卻忘記把賀禮拿出來,真真是昏了頭了,李娘子,您一定得收下,我們四爺說了,若您嫌棄禮物給得遲了,不肯收,那回去他就要把我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