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禦刀法[東晉] > 第228章 打羊鞭

第228章 打羊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在拓跋珪定都平城的第八年,他的朝堂上來了一位特殊的使者。

這位使者是由一位留在鮮卑人祖地的老貴族陪着一起來的,他身穿着對于鮮卑人來說有些奇怪但仍能看出胡服式樣的衣裝,操着一口口音濃重到幾乎無法辨别的胡語,這位使者對着皇座上的拓跋珪行了個部族間表示平等尊重的禮。

“見過鮮卑人的單于,我是匈人單于的使者,奉單于之命前來問候匈人的兄弟。”

拓跋珪看了那個使者一眼,臉上并沒有表現出什麼特别的表情。

“鮮卑人早已不稱單于了,你可以跟着他們一起稱可汗,或者你也可以學着稱陛下。”拓跋珪用胡語說完了整句,隻在“陛下”這個詞的時候換成了漢語。

“陛下?單于剛剛是在同我講漢語嗎?我原本對于在草原上聽到的一些傳言還是有些懷疑的,但如今看來,傳言還是過于簡單了。鮮卑人可真是忘記了匈奴祖先們的榮耀和仇恨,輕易地被漢人迷惑,讓這些宮殿和财富磨去了本該有的血性。”

朝堂上的漢人雖然聽不懂這位使者在說什麼,但多少能從他的語氣和行的禮察覺出他的不敬,紛紛皺起了眉頭看着那個使者。而在場能聽懂的胡人反應就直白簡單得多,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用胡語開始指責起這位使者的無禮來。

然而這位使者卻并未因此而表現出絲毫的懼怕,一位使者如果膽敢在另一個強大國家的朝廷上表現得如此傲慢,那大約隻會有兩種原因——要麼是這位使者實在太過愚蠢,看不清現實;要麼是他有所倚仗,于是信心滿滿。

前一種隻是讓人覺得這個使者如同夜郎自大一般的可笑,因為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不知道強大國家的天子一怒會有什麼後果。但後一種就很值得讓人警惕了,因為這可能引向一個很不好的結果,說明使者來自的國家同樣實力強大,并且很有可能懷有敵意。

“孤倒是聽來經商的粟特人提起過西邊遊牧的匈人部落,既然你這樣說,想必你們是把匈奴祖先們的傳統都好好繼承下來了。”

“那是當然。”使者的表情極盡自傲,“匈奴的子嗣們馳騁在西邊的草原之上,無論是阿蘭人還是哥特人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好了,我想你大老遠來此,也不會是單純為了評斷鮮卑人的生活方式或者誇耀你們匈人的成就的,直說你們的來意吧。”

随着拓跋珪這些年裡越發地依賴寒食散來對抗寒症,他對自己脾氣的控制能力也是直線下降。這位使者不過寥寥數語已經讓他開始很不耐煩,但又礙于不清楚匈人的真正實力,所以隻好努力忍耐着。

“我們想回到祖地,回到祖先們生活過的地方。漢人曾經将祖先們逐出了他們的土地,使他們不得不一路西遷。如今漢人既然失敗了,那麼祖先的子孫們自然應該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反正鮮卑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生活方式,選擇向漢人靠攏以漢人的方式活着,那麼匈人身為祖先的其他子嗣,應該就有權利繼承祖先的土地和草場。”

“什麼?!”“大膽!!”

一時大魏的朝堂之上出現了不太适合出現在朝堂的一幕,已經被拓跋珪要求着裝和禮儀向漢人靠攏的胡人們有的開始撩袖子握緊拳頭,有的則是把手裡的笏闆換了種握法,讓它看起來更像個能用來敲頭的鈍器,大家都是一副随時準備沖過去和使者幹架的樣子。

而聽不懂這個使者到底說了什麼挑釁之詞的漢人大臣們,本着要在這個髒兮兮的蠻猴子一樣的匈人面前展現出新生的大魏朝已經向文明禮儀之邦靠攏了,三三兩兩地拖住身邊沖動的胡人大臣們,嘴裡還在勸着“稍安勿躁,一切憑陛下定奪”。

“可以。”拓跋珪輕輕兩個字讓滿朝文武楞在那裡,也讓那個使者本人一愣。

本來使者看見大魏朝的規模之後想着他的要求可能不會輕易被答應,想來是鮮卑人學了漢人的生活模式後,連脾氣也開始像漢人那樣軟弱了。然而這個使者還沒來得及欣喜,拓跋珪就補上了下一句。

“最好的那些草原是鮮卑人的祖地,現在也依舊是我們的土地。至于剩下那些更北面的苦寒之地,那本來就是鮮卑人不要的地方,現在被那些軟弱的柔然人占着。不需要的土地給誰不是給呢,何況匈人的确是兄弟。想來你們既然有能力打敗阿蘭人和哥特人,那麼打敗柔然人自然也不在話下,到時候兩家兄弟再次成為鄰居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本來還群情激動的大臣們聽見拓跋珪的這句話後,各自神情輕松起來。雖然胡人更崇尚使用單純的武力解決問題,但漢人的這種驅虎吞狼讓狗來咬狗的計謀,如果是自己這邊使用的話,的确是有另一種不同于直接喊打喊殺的快感。

“好啊。”然而使者的城府也遠超這些大臣們的想象,也許匈人部落是真的有些實力,大臣們又開始疑惑地打量起使者來。“隻要我部可以打敗柔然人,陛下就承認柔然的土地歸我們了對吧?那我就這樣回去禀報單于了。”

“這樣吧,今年例行對柔然的那場征讨就在近日了,使者既然趕上了,那就一起參加吧,也能順便探探柔然的底細,到時候一起給你們的單于帶個信去。”

拓跋珪一句話給這件事敲定了一個結局,然後揮揮手讓使者退下去了。

“陛下,如果放任匈人回歸,他們和柔然争地之餘,會不會對我朝造成新的威脅?”胡人入關之後經過漢人的一些熏陶,思維模式總算沒有那麼簡單了。

“既然他們已經有了想法,如果他們真有實力,孤即便不同意,他們也一樣會攻打柔然。而如果他們沒有,在看了柔然的戰力之後自然就會知難而退。無論怎樣,我們熟悉的柔然都會成為衡量我們不熟悉的匈人的一道标尺。匈人部落到底是強是弱,總可以從那人看完那場戰争的反應後窺見一二。”

得知皇帝意圖的衆臣們恭敬地行禮,順便再奉上一個“陛下聖明”作為結語。

“記住,最好的土地永遠是留給最強者的,衆卿隻需繼續努力,讓我大魏朝事事不落于人後,自然就能無懼一切變數。”

“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2.

當匈人使者随着大魏的軍隊來到草原的時候,他才确切感受到國家和部落在進行一場戰争時的規模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真正到達戰場的北魏軍隊的數量并不比匈人自己開啟一場戰争時的人數更多,但整個戰争準備過程當中所使用的人數是完全不一樣的。

匈人部落裡一旦開戰,所有成年男子能騎馬的統統都需要上戰場,每個人攜帶好自己的弓箭、刀斧、馬匹和幹糧就直接向目标地點行軍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