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回去之後,王府很快就要辦喜事了。
勤政殿
德公公:“晏王殿下已經進行布局,很快就要收網。”
蕭伯言聞言淡淡一笑:“朕這個兒子,有通天的本事,可以将蘇州的事情處理得很好,可卻偏偏要給朕上書,懇請朕派人協助。”
“不過是擔心自己鋒芒太露,惹朕疑心。”
德公公笑着将參茶端給蕭伯言:“陛下,宴王殿下這是尊重您呢。”
蕭伯言沒再出聲。
從一旁的暗格中拿出一枚已經有些上鏽的簪子。
是蕭長瑾生母的陪嫁之物。
其實蕭伯言對蕭長瑾的感情很複雜。
以他的優秀為驕傲,又忌憚他功高震主。
希望他事事妥帖,又唯恐他聲望太高。
帝王之術,在于平衡。
他有心扶持蕭潛鳴,奈何,他那兒子實在不成器。
四皇子蕭羽時是淑貴妃之子,多年來循規蹈矩,本分老實,交代的事情完成的也頗為出色。
蕭伯言:“淑貴妃的生辰,準備的如何了?”
德公公:“自是已經準備妥當。”
蕭伯言:“朕記得,阿克蠻前陣子進貢了一樽上好的血玉珊瑚。”
德公公:“确有此事。”
蕭伯言:“明日,你挑個時間,将這樽珊瑚送到儲祥宮,作為貴妃的賀禮。”
将貢品作為生辰賀禮。
這是極大的恩寵。
德公公沒有多想,畢竟賢貴妃去世後,淑貴妃娘娘多年來盛寵不衰。
孫遜帶着嚴正華在街上查看民情。
孫遜:“下官開設了多處粥棚,且已經命人将沖毀的房屋修繕,加固堤壩。”
嚴正華不冷不熱地反問:“大人的防災措施如此齊全,那為何之前災情險些不可控?”
孫遜:“天不遂人願,這老天爺的事誰能說得準。”
這時,孫府上的人匆匆上前,附在孫遜耳邊不知說了何事,孫遜臉色一變。
迎上嚴正華探究的目光,孫遜擠出一抹微笑:“大人恕罪,下官家中出了一些急事,恕下官不能奉陪。”
嚴正華不甚在意地點了點頭:“孫大人自便。”
他本也不願孫遜在旁,一副阿谀奉承的模樣,看着就心煩。
袁渠默不作聲上前一步,接替孫遜的位置。
袁渠話本就不多,嚴正華看袁渠一副不卑不亢的樣子,面色稍緩。
行至一岔路口時,袁渠适當開口:“大人,我們可以往這邊走走,主街道多商鋪,岔路口人家頗多。”
“唉,那些當官的不管咱們死活,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嚴正華被這話吸引了注意力,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
說話的是一個中年男子。
身旁兩鬓斑白的老婦聞言連忙将男人的嘴捂住:“你這孩子不要這麼口無遮攔,那些人都是怎麼死的你忘了?”
男人聞言終是不再說話。
死人?
區區水患。
對于蘇州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為何會死人。
兩人退出岔路口,嚴正華正視着跟在自己身後的袁渠,質問道:“剛剛那婦人提到的事是怎麼回事?”
袁渠低頭沉默。
嚴正華:“你知道。”不是疑問句,而是肯定句。
袁渠:“下官并不是十分清楚。”
嚴正華怒極反笑:“哦?是嗎?你身為地方父母官,在你地方管轄之處出了人命,你這個縣丞竟然一無所知?”
袁渠依舊沉默。
嚴正華:“那本官治你一個失察之責,袁大人覺得如何?”
袁渠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那些人,是知府大人殺的。”
雖心中有所猜測,可嚴正華依舊覺得怒不可遏:“說清楚。”
孫遜:“蘇州水患,孫大人無所作為,視百姓疾苦于無物,引起百姓不滿,有百姓進行反抗,他下令将鬧事之人全部處死,殺雞儆猴。”
殺雞儆猴!?
好一個殺雞儆猴?
孫遜竟敢草菅人命!
好得很。
發生了了這樣的事,嚴正華沒有了繼續巡視的心思,他要将這裡的情況傳回京城。
阿七一直讓人注意着這邊的情況,将這裡的事禀報給蕭長瑾:“殿下,一切如你所料。”
是的,這一切,都是蕭長瑾設計。
蕭長瑾派人去知府府邸扮做刺客,将孫遜引開,袁渠昨日就得了蕭長瑾的囑托,讓他将嚴華帶去百姓生活的地方,聽一聽民間疾苦。
孫遜臭名昭著,蘇州百姓恨不能人人得而誅之,想聽到這些,自然不難。
其實,蕭長瑾已經在搜集孫遜草菅人命的證據,可嚴正華雖有一顆為國為民的正直心腸,可到底是蕭伯言的人。
說的太多,傳到父皇的耳中,怕是更落實他借此機會拉幫結派的嫌疑。
讓他以這種方式知道,既顯得真實可信,又可将自己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