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
為了讓這幫水靈靈的小新人更好入戲,顔玉京選擇盡量按照時間軸順着拍,所以第一場戲拍的就是男女主的初相識。
按照女頻文的套路,大婚之前,男主肯定是“認識”女主的,且必須印象深刻,形象點兒說,就是“女人,你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
雖然很爛俗,但誰讓大多數人就喜歡這一口呢,劇本中盡量保留原文套路不變,隻細節做了一點調整。
……
這天是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上元節,京城繁華的街道上,月上柳梢頭,花市燈如晝,長樂候府也跟其他豪門一樣,仆從盡出,在主母王氏的帶領下,公子小姐都跟着松快一日。
女主李照照和女配李錦繡當然也在其中。
從她們二人身上的衣飾,還有随行丫鬟的風貌,就能看出兩者性格上巨大的區别。
李照照整個人縮在一件毛絨絨的披風裡,披風很大,顯得她愈發嬌小,加上臉蛋鼓溜溜的,時不時還可疑地動幾下……
同在一個隊伍中的嫡姐李錦繡偷偷踢了她一腳:“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上次被甯安郡主那幫人取笑又忘了?”
李照照不以為意:“笑就笑呗,又笑不掉我一塊肉。三姐吃糕不?我跟飛雲打了半天的竹香糯米糕,又香又甜又彈牙,好吃極了。”
李錦繡根本聽不得“飛雲”這倆字——名字是好名字,奈何跟正主風馬牛不相及,搭配着一聽,你要麼懷疑自己耳聾,要麼懷疑自己眼瞎,要麼懷疑這世界終究是瘋了。
舉凡有頭有臉的人家,未婚的小姐挑選丫鬟,尤其貼身丫鬟,無不都是清秀可人、聰明伶俐,她們行走在外面,代表的是小姐的臉面,所以稍微蠢笨些的,都到不了小姐跟前。
像李錦繡身邊的侍書、染墨,就是特能給主子長臉的那種模範丫鬟,從小跟着她飽讀詩書,會撫琴會下棋,放出去比一般官宦人家的小姐還出衆。
但李照照這奇葩就不一樣了,她放着嫡母給安排的“正常”丫鬟不要,也不知從哪兒淘換來了兩尊金剛——
一尊取名為飛雲,從小便生的極為胖壯,飯量極大,家裡是屠戶都養不起了,為活命隻能賣掉。然而沒人願當這冤大頭,直到遇見李照照。
一尊取名為摘月,身長八尺,比普通男人還要高一頭,據說是吃狼奶長大的孤兒,人話都不會說,被商販捆在籠子裡當稀奇玩意兒販賣,李照照買下後隻聽她的話,如同一頭人形兇獸,讓人看一眼便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這兩個丫鬟在原作和改後的劇本中,戲份都相當高。
畢竟女主是鹹魚,不是死鹹魚,
躺是為了舒服的,不是為了任人宰割的。
李照照這人有着極為穩定的精神内核,她自己不受外界規訓,還極其擅長将“正常人”也一起帶歪。
比如嫡母王氏,圈子裡有口皆碑的古闆嚴厲,愣是叫李照照給磨佛系了,任她把如此特立獨行的兩個丫鬟養在身邊。
搞得外人都以為她是在磋磨羞辱庶女,簡直大寫的冤!
每次一出門,這樣兩尊金剛左右一站,所有同齡閨秀隻能躲得遠遠的說怪話,說就說呗李照照全當耳旁風,就看她們誰敢舞到她面前?
由于飛雲和摘月體貌過于不凡,演員找起來相當費力。飛雲還好說一點,一些影視劇尤其帶喜劇元素的,都需要大體重的女演員,顔玉京從中挑了個評價高達四星的。
但摘月就難了,因為她的戲份很吃重,絕非單純的搞笑醜角,所以不但體型要魁梧,演技還不能差了。
面試了好多個都不滿意,竟沒一個能達到三星以上的,大家愁的夠嗆,向顔導谏言,說要不咱找個男演員反串呢?
顔導說行,事已至此隻能從權了。
倒是原作作者,兼本片總編劇葬花肥太太提出異議,說找男人反串實不可取!
一來,這又不是無厘頭喜劇,女主的貼身丫鬟你搞個男人演,很容易叫人出戲。
二來,摘月人設很讨喜的,是那種标準的美強慘,最後還護主慘死了,死前終于開口,對着哭崩了的女主叫了聲娘……如此高人氣的女配,叫男人演,在當前性别對立這麼嚴重的風氣下,他們真的不會被罵成狗嗎?
要是實在找不到外形匹配的女演員,還不如改改設定,讓摘月嬌小一點算了。至于劇情中還有男主易容成摘月的樣子出去搞事……咱可以讓男主多修一門縮骨功啊!
顔導聽了她這番話,表示你說的也有道理,行吧我知道了,朕心中已有定計。
葬花肥太太雖當面怒斥顔玉京是周扒皮,但十幾天相處下來,也得承認這家夥辦事挺靠譜,不是那等隻有一張臉的繡花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