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芷清正透過窗戶看沿途的建築——是記憶裡既熟悉又模糊的樣子,有着城市還未繁華時候的古樸味道,建築上的廣告牌散發着年代感。路上的電瓶車不算多,四個輪子的汽車也還沒到家家戶戶都能擁有的程度,需要加油的摩托車反而是流量較大的交通工具。
“六号……行,我盡量出來吧。”蘇芷清拉着扶手說。
“看你這樣子,跟父母請假比跟老師請假還難啊。”
蘇芷清沉默地看着窗外離家愈來愈近的路程,内心的焦慮逐漸加重。
這時,公交車司機打開了廣播,電台裡正在播放“我型我秀”的主題曲——
“未來是什麼,就看你今天怎麼做……”
***
換乘的公交車沒有那麼擁擠,他們在最後排找到兩個座位。
“這個給你。”林崖從挎包裡取出一本嶄新的薄荷綠封面的筆記本。
“無事獻殷勤?”蘇芷清單手接過。
“這是全新的。還有支筆,送給何骁了”,林崖說道:“本子就當作是你最近輔導我的謝禮。”
“那就謝啦。綠色,我還挺喜歡的。”蘇芷清把本子塞進了書包。
“如果六号能出來的話,你Q·Q上跟我說一聲”,說着他解鎖了手機,打開Q·Q給蘇芷清看:“這是我Q·Q号,我在班級群裡。”
“行,我回去加你”,蘇芷清正心中演繹回家面對母親鎮定撒謊成績的情景,沒有往他手機處看,敷衍地說:“到時候你我清進下群呗。”
蘇芷清因為身邊沒有電腦,父母也沒有給她配手機的緣故,所以沒有進群。
“要不這會兒加你?你報下号碼?”他看蘇芷清發呆,便在蘇芷清眼前晃了晃手。
“哦……不用,我回去加你吧。”蘇芷清想起來,這時候的Q·Q名有點中二,得回去先改掉。
“那你不看下我Q·Q号?或是頭像?”
“不用看,我知……”蘇芷清住了口。
他的七位數Q·Q号,蘇芷清倒背如流。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一些号碼,卻依然不會消失在光陰裡。
“你知道?”
“你不是加了李帛雨嗎?蘇芷清回去問她就是了。”蘇芷清想起來他和李帛雨聯系過,連忙說。
“行”,他收起手機,問蘇芷清:“你剛才發什麼呆呢?”
“我在想……說和你們一起出來學習,我媽到底會不會答應。”這也是蘇芷清擔心的問題。
“你出個家門,真有這麼難嗎?”林崖問道:“我想象不到。”
“難啊,我媽不同意的話,我出不來。”
“腿長在你自己身上,想走就走。”
他說的話,蘇芷清自然知道。
隻是,這麼多年和母親的對話中,得到的否定回答居多,蘇芷清已經能想象到對母親說要出門學習,她抛出得第一句話一定不是“好啊,路上注意安全”,而是“在家不能學嗎?”
于是,本該是愉快的出行,也因此成了反抗似的出走。
即使到了大學,蘇芷清變得相對自由些,但寒暑假出門若是頻繁了些,母親難免會說上一句:“怎麼又出門?”經常的,蘇芷清不會給出回應就走,但偶爾會反駁道:“出門走走有什麼問題嗎?”母親便會給出長達五分鐘的圍繞“天天不着家”的訓斥,而蘇芷清則因為“我行我素”不夠徹底,害怕閑逛回家後會遇到更“慘烈”的苛責,隻得站在門口聽她把話說完。這樣之後,出門的好心情被破壞,一個人消遣的意義蕩然無存。
“六号要是出來,我們在哪碰頭?”蘇芷清問他。
“市中心的星巴克。”
“長假的星巴克,你确定有位子?”蘇芷清否定了他的想法。
這一年,小城的市裡開了全城唯一一家星巴克咖啡。
當年星巴克是全城男女老少,尤其是學生黨最喜歡去的地方。節假日前幾天。推門進去就是一堆學生,腦袋湊在一起緊趕慢趕地做(抄)作業。
“何骁會在開門前到的,他去占位子。我跟李帛雨說了,你一定會來的。”林崖說得跟大學圖書館搶座似的。
“……你這是給我壓力。我不去,是不是會顯得不近人情?”
“是。”
***
公交車離開市區,一路向南,駛入小鎮。
這些年,城市發展不快,六年間的變化微乎其微,沿街的小店大部分都和蘇芷清二十二歲那年無疑。
這些商店,是蘇芷清大學時候出門逛街時常常路過的地方,她會在門口逗留一會兒,盼望林崖會出現,裝作很自然地開口:“好巧,你也來這裡?”
隻是,這樣的場景從未出現。
“你放假的時候,不來鎮上溜達嗎?”蘇芷清問林崖。
他笑道:“這是我來這座城市後的第一個假期。”
“哦……對。”
“怎麼?蘇老師,想帶我去鎮上轉轉?”
“改天吧,不過鎮上也沒什麼好逛的,沒有景點,普普通通。”
綠化帶、水泥路、打印招牌、尋常小店,它們都和蘇芷清共享過無數個失落而歸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