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阿瑜就是你和舅父常提起的前洛陽令周異嫡子周瑜?” 孫堅目光如炬,盯着兒子。
“是。” 孫策不敢看父親:“是。。孩兒。。幼年的好友。。。我們已經七八年沒見了。”
“嗯,看他現在的狀況,不适合留在大營。” 孫堅說。
“父親!” 孫策聽着孫堅的語氣,覺得不妙。他太想和周瑜一起留在軍中。
“阿策,袁主公已經決定舉旗讨董,我們不日就要大軍北上,戰事一起,你帶着個病人,如何行動?這樣吧,周瑜從叔父周尚正好在袁主公這裡做幕僚。我已經書信給主公和周尚,請他們準許周尚回舒城處理周晖等人的後事,這樣也可以把周瑜和他的家人周嶺帶回去。這是目前最好的安排了。” 孫堅說話從來都是幹脆利索,不容置疑。
孫堅見孫策漲紅了臉,一臉不情願。于是厲聲道:“你強留他在軍營裡,是要他去死麼?是好朋友,以後還有得是機會見面。但首先他得養好身體活着。你今天就要參加操練,不許耽誤。”
孫策無奈,點點頭。接着又說:“那。。。我現在回去看看阿瑜,馬上回來。”
來到周瑜的卧榻前,看他服了藥,已經熟睡。孫策悄悄解下自己的一塊玉玦,放在周瑜的枕頭邊上。一扭頭,看見周瑜的外袍搭在小幾上,便蹑手蹑腳地走過去,摸到了那塊刻着“懷瑜握瑾” 的玉佩,解下來揣進懷中,然後把自己這塊刻着篆字“策” 的玉玦系了回去。
袁紹決定響應庶兄袁紹的讨董檄文,并非是真的尊重他這個自己絲毫看不上的兄長,而是不想做那個挑頭的人。
他現在隐約覺得,漢室氣數真的是到頭了,那放眼天下,還有誰能與四世五公的汝南袁氏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