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 周瑜面無表情,隻說了這一句話。
周尚的心咯噔一下,他沒有想到年方十四的阿瑜竟然有如此叛逆的想法。這話的意思分明是說大漢天子不配擁有天下,不配帝位。
這不就是那些反賊們常說的口号麼?周尚和周忠一樣,久在洛陽,常年的廟堂生涯養成了他們為天子馬首是瞻,自覺維護漢家天下的慣性。現在随着袁術起兵,也隻是讨伐董卓而已。他們骨子裡是抱着清君側的目的行事,并沒有想過龍椅上坐着的劉氏天子是不是有德者得天下。
看見叔父一時語塞,愣在那裡,周瑜放緩了語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孟子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當今漢天子,可有一絲一毫為天下子民着想?先帝橫征暴斂,賦稅瘟疫,加上黃巾流匪,搞得天下大亂。我們舒城周氏若不早早訓練莊衆民夫,日後大亂來襲,如何自保?不幸生于如此亂世,廣布線報,才能對時局有所了解,也不枉士族大家的責任。”
周瑜一口氣說完,蒼白的臉色泛起一絲紅暈,讓他俊朗稚嫩的面龐顯得生機勃勃。
周尚看在眼裡,心裡卻五味雜陳。周瑜十四歲,正是讀書養性決定他如何看人間看天下的關鍵年紀。第一次獨自出門,卻親眼看到了人世間最龌龊最醜陋的一面,甚至還親眼目睹了從兄和兄長的慘死。這會不會給他帶來最灰暗的思想?周尚有點擔心周瑜内心的仇恨,憤懑和青春的躁動野心混合在一起,會變成萬劫不複的反賊逆匪。于是試探着問:“阿瑜,如果無徳者居九五之位,士大夫當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