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康半晌也沒說話,他心裡知道兒子的話是對的。陸儁勸父親對周家要照顧有加,提攜周瑜。
廬江周氏,兩世三公的名門望族,甚至有人說其遠祖出自绛侯周勃細柳将軍周亞夫一支,因周亞夫獲罪枉死廷尉獄中,周家子嗣為避禍從沛郡豐縣遷徙至廬江舒城,這些是否為真已不可考,當年為避禍,細柳後人誰也不願承認是周亞夫之後,三百年過去,周家把自己的源頭也已模糊了。
如今的周氏家族,除了在朝的周忠周尚,年輕一輩的精英已經損失殆盡。除了年方十五的周瑜。而這幾乎滅門的慘禍之源頭跟他這個廬江太守有何幹系,隻有他自己知道。
陸康心裡也十分後悔,他沒想到一句小心戒備的提醒,非但沒有達成對大漢的忠心,卻害了一方良臣士紳。盡管如此,他卻并不十分後悔,在他看來,忠于漢室是第一位的。
隻是對廬江周氏,他還是想給些許補償的。就像兒子陸儁所說的,為後世積德消減孽業。
于是他準備親自邀約周瑜見面一叙,看看這廬江周氏僅存的少年,若果真如坊間所傳,才高姿偉,不妨舉薦為茂才,那樣再也不會有周家後人子弟懷疑這次的伏擊慘案跟自己有關。
舒城郊外有龍舒水、淠水和決水,因為水系發達,渠溉完備,是牧草糧秣的主要産地。
孫策望着藍天白雲,綠草如茵,感歎道:”公瑾,你家鄉真好啊,糧秣,戰馬,骁兵,一樣不缺,你完全可以以此為據,縱橫天下,所向披靡!我父親昨日來家書說,董卓老賊棄洛陽,挾天子逃亡長安,他馬上就要帶兵進入洛陽南宮了。“
周瑜用長叉翻了翻火架上的肉,輕聲說:”伯符,他年你若起兵舉事,瑜一定攜糧秣槍戟,毀家相随。“
”公瑾,你才學武略家事,那樣都比我強。為何要追随我啊?你完全可以自立。我投靠你,做你馬前先鋒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