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滿意地說:”你想做張良範蠡,你想過我沒有?你想跟我一起共創天下,那我不成了刻薄君王了?我才不幹呢。如果将來我們倆大業有成,天下清明,我們把它交給一穩妥可靠之人,咱們倆一起浪迹天涯,就像現在,煮酒烤肉,彈琴弈棋,豈不快哉?“
周瑜白皙的臉上浮現一絲笑意:“要是那樣當然好,沒想到伯符和我一樣,是個不在意爵祿之人。本以為。。。” 他說到這裡,忽然停住,專心緻志地烤起肉來。
“嗨,公瑾,你怎麼又說半截話?” 孫策大叫。
“我是說。。。本以為伯符會中意。。高祖皇帝。。。沒想到兄長竟然人若其名,有霸王項羽遺風。豪邁灑脫,快意恩仇。不愧江東小霸王之名!”
周瑜并沒有把心裡話全說出來,他本來覺得孫堅和劉邦的家世差不多,都不是出身高門的士族子弟,從底層艱難出頭之人會對玉玺大寶趨之若鹜,為掌握可對别人生殺予奪的權勢不擇手段。而很多名門望族之子侄卻往往堅守心念,品德高遠,不肯為眼見的所謂權勢錢财折腰摧眉。
今天祖上瓜農出身的孫策竟然有掃平天下,歸隐山林這樣的舒闊境界,實在讓他驚喜。更覺得阿策是自己的知己。他不喜愚忠漢室之人,甚至覺得大漢皇室已經是大樹根下的白蟻。可四周的士族子弟個個都言必稱匡扶大漢,好像都是中常侍幾個宦官的錯,都是何進等外戚擅權的錯,難道不是皇帝給予了這些龌龊之人高位和權柄麼?所以周瑜在一般的士族子弟中沒法交心深談。甚至對自己的父母和族伯也不行。自從晖哥他們的慘禍之後,周瑜一夜之間長大了不少,他幾個月來想明白了很多。正因為想得明白,才愈發沉默寡言。直到見到兒時好友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