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看着周瑜的臉色越來越白,雙眸越來越漆黑,這黑白分明的對比不僅讓他立體硬朗的側顔無比俊美,更讓他的輪廓英氣勃勃,孫策知道這是周瑜十分隐忍的表情。盡管他正在強壓心頭的怒火和沖動,表面上看去仍然溫文爾雅。隻有從小就了解他的孫策才知道他波瀾洶湧的内心。
孫策爬起來,站到烤肉架前,左右打量,終于選中一大塊烤得色澤金黃滋滋冒油的胸脯肉。
他取下來,笨拙地學着周瑜用短刀切成小塊,撒了胡鹽,端到正在發愣的周瑜面前, ”公瑾,吃點,這是我專門挑給你的。“
在舒城的歲月過得很快,也不知是誰先開始,孫策周瑜不知不覺中默契地不再互稱小名。而是以”伯符,公瑾“互稱。畢竟”阿策,阿瑜“ 這樣的昵稱讓兩人顯得像孫權那樣的小孩子一樣,和已經是鮮衣怒馬少年郎的兩個美男子不相匹配。其實這種默契是在周瑜到訪孫策居所後形成的。每次周瑜到孫家,小包子一樣的孫權頂着一臉嬰兒肥就追前跑後地跟着周瑜,他很喜歡小周公子。他和兄長完全不一樣。正是”阿權“的參與,促使周瑜和孫策不約而同地互稱表字。
周瑜接過肉,用銀叉叉了放在口中慢慢咀嚼。
他轉身從身後的小爐上取下溫熱的杏花酒,給孫策斟滿:”伯符,我們以後常出來打獵,烤肉,飲酒。。。可好?“
”當然,不過公瑾最好把你家那些仆從支開,就我們兩人!“ 孫策看看奉周瑜命退到小丘下面離着他們五十丈遠的周峰等人,笑着說。
”好,知道你不喜歡有仆從。沒關系,我也會烤肉溫酒。“ 周瑜說。
”太棒了,我隻會吃肉喝酒。公瑾從小錦衣玉食仆從侍奉,我可是從小就幫阿娘看管弟妹,就像一隻牧羊犬!野慣了,不喜歡屁股後面跟着一幫随從。“ 孫策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