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綱,能得你誇贊的文章是哪位公子的大作啊?”一個須眉花白的老者踱着方步過來。
“季甯公,别來無恙?”中年男子急忙躬身施禮。
“呵呵,天下不太平,老夫我也得打起精神,國家越是亂世越需要人才。今天之詩賦會,就是看看有什麼青年才俊可以推舉。老夫家鄉的吳郡四大姓子弟系數到齊。不知剛才子綱稱贊的可是其中之一?”
原來這個老頭是廬江太守陸康!
孫策看他悠哉遊哉的來回和衆人打招呼,心裡的火氣突突地往上湧。陸康不是公事繁忙,也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他根本不想見他。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把孫策放在心上。
“為陣鼓寫賦,倒是不常見。”陸康也被吸引,站在白綢前一氣讀完。
“這是誰寫的?”陸康環顧四周。
“季甯公,這裡有一方印章,上書【懷瑾握瑜】”那個名叫‘子綱’的中年男子指着一個方印道。
“這是誰呢?”兩人仍舊摸不着頭腦。正在猜測,一團紅火降落眼前,這一身大紅色錦袍十分耀眼,往上看是一張精緻白皙美豔無雙的俊臉。
“小公子是?”大家都很眼生。
“在下孫策孫伯符,我爹是烏程侯破虜将軍孫堅。”孫策大聲報名。本意會赢得一陣贊喝聲。沒想到四周卻一下子靜了下來,接着有些人竊竊私語。
花白胡須的老頭靜靜地呆了一會兒,才緩緩道:“原來是孫公子駕到,有失遠迎。”
這句話聽着還正常,而下一句直接讓孫策火冒三丈:“孫公子并不在邀請之列,如何來到老夫的竹蘭詩會的?”
“陸太守,我遞了名帖啊?”孫策沒好氣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