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見周瑜在組織各地的細作網,孫策震驚之餘就是佩服。
”洛陽來的遊枭傳來密報,詳細描繪了令尊獲得傳國玉玺的經過。這份内報估計是一位繡衣使傳出來的。“ 周瑜輕聲說。
”公瑾!我再也想不到你會組織細作網!這是要幹大事啊!“ 孫策欽佩地贊歎。
”時勢所迫,任何時候,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當年族兄若是有斥候探報,也不會。。。“ 周瑜說不下去了。
“公瑾,我想去找我爹,和他一起出征!”
孫策顯然被‘傳國玉玺’鼓舞了:“國玺流落說明大漢國祚已盡,是時候誅佞臣,去昏君了。”
“你不能去。”沒想到周瑜的話竟然像兜頭一盆涼水。
“公瑾,不是你說我們應該仗三尺青峰劍,滅天下不平事麼?難道你也認為我們是反賊?”
“伯符誤會了,我可沒有陸康那樣光複漢室的執着。大漢子民已經很苦了,無論是誰,隻要能還天下清明,還百姓安居樂業,無論他是士族貴戚,還是販夫走卒,瑜都會鼎力擁戴。”
“那你為什麼不讓我去?”孫策不解。
“你要遵從父命,留下照顧阿娘,阿權他們啊。你走了,阿娘和六個弟弟妹妹怎麼辦?家裡連個年長一點的男丁都沒有。”
“公瑾不是有你嗎?而且我家人就在道南大宅。有公瑾照應門戶,我還有啥不放心的?再說我倆都已經升堂拜母,這就是情同兄弟了。”孫策咧嘴笑着。
周瑜說出的話讓孫策驚訝,“不行,你忘了我們約定一起上陣,一起掃平天下?你自己去,卻留我在家,不行!”周瑜竟然非常決絕地說。
“那你也跟我一起去我爹軍中咋樣?”孫策想想和阿瑜一起并辔沖入敵陣的情景都覺得激動。他把興奮的俏臉湊到周瑜的臉前,一雙美目盯着周瑜。
“我父親卧病,大嫂新亡,三年之内我哪裡也不去,就呆在舒城。”周瑜搖搖頭,眼裡沒有一絲激動。
“嗨,我說周公瑾,原來你走不了,也不讓我走是吧?你好好守靈,我先回了。”孫策恨恨地捶了周瑜一拳,站起身消失在夜幕中。
周瑜最近忙得一刻空閑也沒有。春分一過,他就忙着四處去巡視莊園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