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等着。。。我們去告官。”幾個大漢互看一眼,雖然嚷嚷着告官,卻拉着女子,背着不省人事的同夥,倉皇奪門而出。
“俠士今日仗義出手,郭某感激不盡,請問少俠尊姓大名,郭某日後圖報。”臉上還挂着血迹,衣冠不整的纖瘦青年在小童的攙扶下,站起身來,沖着周瑜深施一禮。
看他行禮的态勢,也是一位世家公子。
周瑜還禮道:“公子不必客氣。在下姓餘。”自從族兄的慘禍之後,獨自出門時隻要是陌生的環境,他往往藏起真名實姓。
“餘公子高義,郭某名嘉字奉孝,颍川陽翟人士。不知餘公子貴庚?可有表字?”郭嘉看對面的公子身形挺拔,相貌俊美,但是臉上的稚氣未脫,看上去隻有十六七歲。所以不确定他是否已經取了表字。
“在下十七歲了,表字。。公琪。”周瑜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的字,隻好順着自己的字編了一個。
“原來是公琪賢弟。郭嘉今天多虧賢弟救護,才沒着了那暗娼的道兒。這樣,我們讓最好的酒樓送兩桌酒席,今天郭嘉請公琪賢弟晚膳,咱們不醉不歸!”
周瑜剛想婉拒,隔壁的小童打扮的走了過來,雙手遞過一張名刺:“我家公子欽佩公子行俠仗義,如有需要,可以為公子去官府作證。”
周瑜接過還沒來及細看,郭嘉對小童說:“多謝你家公子,看來也是俠義之人,不如我們一起痛飲幾杯。”
“公子,你又喝酒?”郭嘉的侍童嘟囔着。
“唉,今天事出有因,你和這位小哥一起去把東院的公子請來,我們一醉方休!”
年輕的小公子隻帶着一個小童,二個侍衛款款而來。
小公子很懂禮數,走進來,向郭嘉周瑜深深一禮,朗聲說道:“在下盧卓,見過郭兄,餘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