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心思去琢磨上官青,袁綽心急如焚地趕回壽春城裡父母的住所。
她想問問父親派孫策去讨伐廬江陸康的事。
大小姐回到家裡,一路順暢無阻,袁綽不讓下人通禀,直接先去見母親。
來到茶室外,聽見父親的聲音:“你也是婦人之仁,想得太多。周瑜還沒有來提親,他們的關系也沒定下來,談何傷害女婿?”
“老爺,為何非的去取廬江?那陸康在朝中也是紅人,忠義将軍,秩達中二千石,已經是九卿級别的身份。”
“你不知此人多麼可惡。我們軍中糧秣已經欠缺,孤向陸康借米三萬斛。他竟然修書斥責孤是叛逆,閉門不與應,而且整修戰備,這是準備迎敵的架勢。既然他已經做好了挨打的準備,孤何不順應其心?”
“陸康可是天下名士,有名的賢臣,聽說不但對天子忠心不二,對百姓也十分開明。他治下的廬江糧秣充足,百姓安居樂業,老爺貿然派兵圍剿他,怕不是易事。” 盧氏夫人是盧植的族人,見多識廣,對官府的事也頗有見地。“若是攻不下來,還會得罪一方守舊的士族大家。更得罪了朝廷。老爺還是要三思啊。再說。。。” 她後半句話沒說出來,就是想到了女兒和周瑜的事。
“夫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孤派孫策去攻廬江,正是考慮這些厲害關系。其一,孫策是孫堅兒子,孫堅什麼人,混不吝的江東猛虎,忠君在他來說就是個笑話。他兒子去打廬江,别人不會覺得是我袁術的主導。更會相信是他先取廬江太守一職。道義上孤毫不受損。其二,孫堅以前幫過陸康的忙,陸康卻毫不感激,聽說還羞辱怠慢過孫策。憑着孫策的火爆性子,他豈能不報輕辱之仇?其三,孫策取廬江,赢了固然好,輸了也不錯。孤觀孫策這小子志向高遠,絕非池中之物。他去廬江碰碰釘子,殺殺銳氣,不正好消減一下陸康和孫策兩個人的實力?” 袁術得意地笑着說。
“老爺,你這盤算固然有理,隻是你可曾想過,作為當地的兩世三公之家,廬江周氏若出手幫着陸康,孫策怕是赢不下來。” 盧氏夫人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