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城内,和幾個月前的景象全然不同,平日裡商賈如雲,小販熙熙攘攘的街衢已經空無一人,偶爾有一兩隻瘦狗徜徉,四處低嗅尋找着可吃的東西。
陸康站在望樓的頂層,看着這滿城的凄冷景象,心裡十分沉重。他沒想到北面的曹操劉備都自顧自地争奪地盤,誰也不肯南下救急。
他看着身邊侍立的侄孫陸議,更覺焦慮。這個十一歲的少年早熟而倔強,不肯随着陸家婦孺南撤,而是偷偷溜回了舒城,說是要和叔祖一起保衛大漢城池。
“阿議,你還是回吳郡吧。”話剛出口,他就覺得唐突,如今舒城已經被孫策圍得水洩不通,幾次想從外面弄些糧秣,都未能如願,又怎麼可能把人安全送出城?特别是他陸家的子弟?
“叔祖,我不走,我和你在一起。”陸議堅定地說。
“唉,伯言,你父親隻有你一子,我陸家像你這麼優秀的子弟本就不多,如果你有閃失,我如何去見你逝去的祖父和父親?”陸康仰天長歎。晦澀的眼中已經充滿了淚水。
“老爺,老爺。。”陸康的書僮捧着一疊白帛跑上望樓。
“什麼事,如此慌張?成何體統!”陸康轉過頭來,瘦削的臉上雖然布滿菜色,卻依舊是威嚴無比。
“老爺,一夜之間。。。大街小巷突然充滿了這些白帛,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都有些浮躁。守城都尉讓把這些白帛拿來給老爺看。”書僮說着,呈上手裡的白帛。
“策奉陽翟侯後将軍揚州刺史袁公路公鈞令,于危亂之際,威服廬江,平抑亂尚,複興清明。操若賊卓,挾天子假聖诏,實則為禍中原,自诩忠義。賊備假托聖王之後,然并無今主血脈之屬。玩弄權詐,謀惡竊國。康裹挾鄉裡,抗擊義師。緻百姓餓斃,橫死城郭。名扶大漢,實為私名。策先人以來,奕世相承,忠義為先。兵戈所指,秋毫無犯。公路公仁慈恻隐,雖知康賊必為操備共謀,策以信徇義,不忍去也。亦不忍舒城門戶滅絕,死亡流漫。籲鄉裡遠近來相赴助,開城迎義師,上讨國賊,下刷家恥。執迷助賊者,室家見戮,餓殍遍野。此康所為,豈袁公哉?”
一篇短文,在陸康看來,字字誅心。這分明是勸告舒城百姓,不要跟着陸康死守舒城,說陸康和曹操劉備等人名為擁護漢室,實則是竊國之賊。而孫策奉袁術命,來收服廬江郡,驅逐賊子,還百姓清明安甯。還說如果開門獻城,保證百姓安甯富足,絕不擾民。這篇痛罵了曹劉陸之外,還順帶誇了孫堅,袁術和自己。确實像是孫策的口吻。氣得陸康渾身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