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一連幾天都不曾發落王朗和虞翻。他甚至懶得接見那些來為二人求情的當地士紳。
孫權急匆匆來見母親吳太夫人。“阿娘,公瑾哥哥來信了, 是謝氏從壽春帶回來的。”
吳夫人接過一襲白衫,見上面暗褐色的字迹,洋洋灑灑,細說厲害,勸孫策收服王朗等天下名士和當地士族。
通篇讀罷,歎了口氣:“公瑾畢竟百年望族出身,立意高遠,深謀遠慮。你兄長不如他!” 片刻之後,又道:“若公瑾仍在此,固然有益大局,卻未必有益于你兄長之權威。”
孫權讀書甚多,對母親的話十分贊同,猶豫片刻,“阿娘。。。這。。。聽謝氏說,公瑾哥哥被袁術軟禁了,這封書信是歃血而成,孩兒不知是否要對兄長如實禀報?”
吳夫人看了一眼次子:“說說看。。”
“阿娘,公瑾哥哥既然被袁術軟禁,看來他們之間已經生了踽瑀,遲早他會回歸兄長麾下。但卻非現在。孩兒聽說坊間已經有人稱兄長和公瑾哥哥為江東雙璧,若他總在兄長身邊,部将們難以獨尊兄長之威,更何況,孫家叔伯子侄總覺得兄長偏心公瑾哥哥,也難以對兄長服順。”
孫權說完,低着頭,似乎還有什麼話沒說。吳夫人欣慰地看了一眼次子:“阿權長大了,比你兄長十六歲時更懂謀略。這樣吧,你把公瑾的書信仔細研讀,用你自己的話去向你長兄說明公瑾的意思。記住,隻說是你所思所想即可。不必提起公瑾的信。否則,以你兄長那種為兄弟兩肋插刀的遊俠之氣,一定帶兵殺向壽春去救公瑾,那樣會壞了大事。”
孫權有些怯懦地說:“阿娘,若兄長問起公瑾哥哥的消息,孩兒撒不了謊,如何是好?”
吳夫人微笑:“這樣,我陪你一起去見你大哥,到時阿娘會替你塘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