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罷了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家族除名都是一件頂天了的大事。
這樣的處罰太過嚴重,以至于從古至今,别說是立于階層頂尖的世家門閥,就是淪為二流,三流,乃至落魄些的寒門,世家子弟被除名的例子都是少之又少,甚至屈指可數。
從表面上來看,稍微成些規模的各家各族,都在自己的族規中,制定了有關族中子弟,犯下何等罪名後,會被家族除名的各項條例。
畢竟士族作為整個朝代當中最為頂尖的那層精英,對于家族的名譽和傳統有着嚴格的要求。
所以略微有頭有臉些的士族,都會在自己的族規中明文書寫族規,如果家族成員嚴重違反了家族規矩,或者觸犯了法律,其後果極可能會被家族除名。
從行為對應的内容來看,整體籠統而言,主要是包括四大塊。
其一,嚴重違反當朝律法的,比如,謀反,叛國等重罪的。
這一塊很好理解,以上這些罪名,謀反不好說,但叛國,在嚴酷些的帝王統治時期,多數都是直接誅滅九族的,即使是在以寬和仁厚著稱的帝王那裡,若是有哪個家族子弟犯了上面的罪名,那這個子弟所屬的家族,少說也得滅個三族。
所以若是家族裡誰有了這樣的苗頭,即使是做戲,這個家族也得在事發後,立刻馬上即刻,将犯事的子弟于家譜中除名,寄翼能保全家中其餘諸人的性命。
其二,道德敗壞的,每個家族的家風不同,所以對家族子弟的道德要求也有高有低。
對于一些家風清正,或者嚴肅剛正的世家大族來說,若是家中子弟□□、賭博成瘾等都有可能會被自己的家族除名。
其三,浪費家産的,對于族中子弟長期浪費家産,或是對家族造成嚴重損失的。
比如,一家族子弟好賭成性,沒了賭資後甚至要賣掉族田,或者祖産的,也有可能會被家中族老們除名的。
其四,雖然沒有在明面上講清,但卻是在這極為稀少的家族除名的案例中,族中子弟真正被除名的原因——牽扯到朝堂政治。
說得更清楚些,指的是在朝堂中直接政鬥失敗或者是間接被牽連的子弟。
朝堂争鬥,血雨腥風,稍不注意便會屍骨無存。
政鬥的風波波及範圍極廣極大,政鬥勝利的一方極有可能為了不留後患,将政鬥失敗的一方的長者、後嗣、姻親、嫡系、旁系、師門,連根拔起統統鏟除。
故而家族為了保全其他族人的性命安全以及切身利益,會與之劃清界限,将卷入政鬥的自家子弟除名。
雖說有如此多因素,可能會導緻世家望族之中的子弟被家族除名,但在現實之中,有史以來,被家族除名的子弟的例子都屈指可數。
能被家族除名,都是在極為危險,或危及整個家族的情形下,是家族,在最後,沒有其他任何辦法的情況下,采取了最為極端的措施,将涉事的族中子弟進行除名,來賴維護整體的名譽和安全。
為什麼?
其實這樣也很好理解,世家豪門,在雍朝,乃至之前的曆朝曆代之中,都是當時社會的最頂尖的階層,故而為他們服務的特權數不勝數。
刑不上大夫,這句話就直白、明确且殘忍地展示了世家豪門子弟在這個世界之中所擁有的區别于庶人的階級特權。
而在這之中,血脈子嗣又是豪門世家極為看重的東西。
這麼一層層關系捋下來,真正到了被自己的家族從族譜中除名,從此恩斷義絕的子弟,都是犯了極為嚴重,甚至是那種僅憑一人之力便足以拖垮全族的滔天大罪。
所以殷澤文自請族中除名,這一行為的後果,背後所蘊藏的含義,不可謂不狠,也不可謂不絕。
不管是對殷澤文來說。
還是對于将其撫養成人并寄予厚望的整個殷氏……
自殷澤文在松濤堂說出如平地驚雷一樣的自請贖罪後,已經過去了兩日了。
這兩日,殷澤文和他的新婦程家娘子程嫣,都被拘在了殷府的祠堂之内。
殷澤文在那日裡說的話,着實震驚到了在松濤堂内坐着的所有長輩們。
不,應該說是震驚到了在場的所有人。
包括一直跪在殷澤文身側的他的新婦,嫣娘。
程嫣聽到殷澤文為了自己,向養他長大,育他成人的阿耶阿母,大父大母,說出自請除族這種話,驚呆了。
程嫣呆呆地看着一旁放出驚人之語的,自己的夫婿,有種自己的思緒和想法都被人抽離出來的感覺,呆呆愣愣,不知應該作何反應。
但也僅僅是短短幾瞬,回過神來的程嫣迅速轉頭垂目,收斂了自己所有的表情神态,像個影子一般的,默不作聲,乖順地,服帖在殷澤文的身側,讓人猜不透她現在究竟在想些什麼。
雖然時間較短,這可能也是程嫣第一次,全然失态般地,沒能完全控制住自己的表情和反應。
連一向心思細密又滴水不漏的程家娘子程嫣都被震驚到失去瞬間的心神掌控,那更别說從小看護殷澤文長大,對他傾注了全然心血的殷氏長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