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藥道師祖的自救指南 > 第73章 傳聞

第73章 傳聞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說起來是不是略微有些荒謬?

不,恰恰相反,這些世家豪族在進行選擇投靠時,考量被投靠人是否康健長壽,反而是在家族幾代的發展中,總結下來的血淚經驗。

還是那句話,雍朝并無醫學,也無藥學,人在得病之後,基本隻能是靠各自的身體素質硬抗,能否痊愈,全然看命,縱使會到巫官或者巫女處求得符水草植,但能痊愈,更多的也是靠着運氣成分。

所以,在雍朝,哪怕是皇室貴胄,成年人一旦生病或者受傷,死亡的概率也是極高的。

更何況,雍帝在剛剛起勢之時,最多算是少年。

要知道,在那個環境下的那個年代,即使是被金尊玉貴養大的權貴之家到小孩子,夭折的概率也是很高的,在十歲之前,死亡的數量甚至超過了三分之一!

一朝天子的意願能否得到徹底的貫徹和落實,其實并不僅僅取決于皇帝自身的能力和眼界,其實有一個容易忽略卻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一個皇帝在位的時長。

若是雍帝在青年起勢時,便左病一回,右病一場……那跟着他的這些世家臣子便會變得極易動搖。

一朝天子一朝臣,試想,倘若雍帝真的如償所願繼位大統,但卻隻能當個三五年的皇帝,那在雍帝在位期間所推行的一系列舉措,都會在他駕崩後漸漸廢弛,最後落得一個一書廢令的下場。

但若是雍帝在一統之後,仍能在位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那他打下來的天下,便會在他的統治下,穩固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他所推行的政策也會實行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那這樣的天子,還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呢?

再說回來,雍帝的那些繁茂的子嗣背後所站着的強大的母家,更是為雍帝剛剛統一連年戰亂的局勢,穩固朝堂和各個地方的民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利。

雍帝繁茂的後代子嗣,它的弊端,則是在雍帝逐漸年邁,而皇子卻漸漸長成後顯露出來的。

人都會有私心,無論這個人是平民黔首,還是皇家貴胄。

唯一的不同,則是不同背景下,人所擁有的私心和欲望不同。

對私欲最好的約束管制方法,對于普通民衆來說,聖人道理,律法重刑,一個從心底裡約束管制人的内心欲望,另外一個從對人□□上的施暴和痛楚,來對人的欲望所進行轄制。

但以上兩種方法,對普通民衆而言,是足夠的。

但對于皇家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

皇家,這個世間最為頂端的權勢欲望交錯的中心,生活在其中的人,為了滿足自己内心的欲望,甚至不惜撕下人皮,化身野獸,親自下場撕咬搏殺。

面對如此強大且不可控的欲望時,采取的方法唯有一種,那便是更大的權勢進行的彈壓。

用利而導,用勢以束。

就如雍帝,也如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對于自己的皇子所做的那樣,用皇位,這個世間最大的利來引誘着;用皇權,這個世間最大的勢來約束着。

讓這些年幼的狼崽們渴望,但同時,可以讓這些狼崽們感覺到恐懼。

對他們的父親,對在位的雍帝,那種刻在骨髓裡的恐懼。

之前的雍帝這一手段玩兒的極為爐火純青,但問題在于,他已經老了。

那些狼崽們基于他從前的威望,還是會害怕,恐懼,但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那個無所不能的父皇,他已經年邁。

即使年幼的狼崽們意識不到,但是狼崽們背後強盛的母家們,也會有人意識到。

意識到,便會有人提醒,提醒多了,狼崽們便會意識到一個問題:對啊,狼王之位是可以争的!

畢竟雍帝當年都能從由衆人最不看好且最為勢弱的皇子,異軍突起,成功轉變為最終赢家,他們還能比當年的雍帝更差不成?

确實,不管從哪方面來考量,自身的條件,母家的勢力,甚至是府内供養的門客的數量和質量上來說,這些年輕的皇子們,比當年的雍帝強上一萬倍不止。

這樣的想法,雍朝各大世家望族能看得出,朝堂内占據高位的重臣們看得出,甚至連雍帝自己都看得出來。

亂局叢生。

所以,一向文弱的殷氏,想要搶占生存乃至家族發展的先機,在兵事上占據一席之地,這樣,過繼家中嫡長子的行為,就顯得荒謬又合理了。

甚至有些世家家主,在自己想通其中的關聯之後,對殷老爺子這種不要臉面的狐狸行徑破口大罵。

這潑天蓋地的謾罵當中,有幾層是對自己後知後覺的不甘,那人們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的就是一些小門小戶和普通民衆對于這件事情的看法和猜測。

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從自身的見識和情況出發,覺得這就是為自家那個不成器的子弟進行鋪路的。

殷氏這長房嫡孫殷大公子殷澤文,在這京畿城内也算是臭名昭著了啊。

不是說他纨绔或者是遛貓逗狗遊手好閑,而是殷大公子好武厭文的形象深入人心。

且雲中殷氏一族剛直中正,民間口碑極好,所以平民黔首對于殷大公子這種不喜歡自家家學傳承,反而喜歡舞刀弄槍的男子來說,多多少少有點兒覺得,這位殷公子有些不識好歹且不務正業了。

那對于家中不務正業的子弟該怎麼辦呢?普通人家的做法那隻能是自家孩子喜歡做什麼,在不影響家中開支且能自己養活了自己的情況下,那便去做什麼吧。

稍微有點本事或者門路的家庭,便會在此時使勁渾身解數,為自家這個不着五六的子弟安排好一條出路。

所以,這不就對上了嘛,殷澤文喜歡舞刀弄槍,而殷氏怎麼說也是一個豪門望族,那将自家喜歡舞刀弄槍的子弟,安排到在兵事上有能力的親戚的手中,這不是一件理所當然又順理成章的事嘛!

至于有人說,那直接将這子弟過繼給他人,未免有些太過嚴重了之類的話,還别說,過繼這種事兒在民間反而是最容易理解的一層了。

這說來也簡單,即使去問一個大字不識的鄉下農婦,繼子和快出了五服的親戚家的孩子,就問要對哪一個更上心,更用心,那毫無疑問,回複定是繼子。

所以殷氏主枝要将自己的唯一的一個嫡長子給過繼出去這件事兒,詭異卻又神奇的被不同階層不同門戶下的所有人理解了。

荀慎在聽到十三說到世家豪門内部相流傳的殷氏過繼秘聞時,便停下了讀書,認真聽着十三打聽來的“秘聞”。

直到十三将最後坊間的傳聞說完,急吼吼地去找水喝時,一直未曾言語的荀慎,突然問正在喝水解渴的十三道:“難道在這麼多傳聞裡面,沒有人猜測,是這位殷大公子因罪脫籍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