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籽和樹皮?
荀慎和宋和默契對視,然後迅速移開了彼此的目光。
兩人俱默默垂首,不敢看上位的雍帝。
荀慎低眉斂目,表面上看着如老僧入定一動不動,但在心中卻飛速地盤算着裡面的蹊跷。
是,這件事,處處透着蹊跷。
雖然王内官為着侯府女眷聲譽,描述地極為簡單,但就從這隻言片語中,便能聽出濃濃的違和。
在王内官剛開始提及京畿城内的高門侯府施粥出事時,不管是荀慎還是宋和,第一反應都是那群黑心貪婪的蠹蟲們的老毛病又犯了。
也不怪荀慎和宋和他們這麼想,主要是,這樣的事太多了,多到幾乎形成了,上至世家豪族下至平民黔首,心照不宣的潛在的規矩。
本來嘛,每每有天災發生時,當地總會有救濟不及時而活不下去的災民,變成希望出逃他鄉以求得一線生機的流民。
而流民沿途流亡之地的富戶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施粥放糧,赈濟災民之類的義舉。
當然,做出如此舉動的豪強富戶,有些,是真的不忍看到餓殍遍野這樣的慘狀發生而心存善念做出的義舉。
有些,是害怕這一群群,一股股,餓的快要失了智的流民,在被逼到極限後,聯合起來釀成屠戶奪糧這樣慘禍。
還是那句老話,數百頭牲畜發起瘋來都有可能造成極為慘烈局面,何況是目标明确又數量衆多的流民呢!
所以,提前設棚施粥,盡量不把這群沿途而走的流民們逼到極限,算是沒有受到災禍的安定之地的富戶們,保全自己最為之有效的手段了。
還有些,則是受了當地郡縣地方官的托付,在朝廷的赈濟糧沒有下來,或者本身地方存糧不夠時,當地的富戶先行開放自己的糧倉進行救災。
以上這三種情形,不管當地的豪強富戶設立粥棚的最初起因為何,從結果來看,都能算是救人一命的亂世善舉,總歸都是好的。
但實際上,上面這三類不同意圖的施粥行為其實是極少數的。
大部分情況下,各個地方的豪強富戶們并沒有如此善心。
他們也施粥,但他們是通過施粥放糧這此類的善舉,來達成自己那陰暗不可見光的目的,來滿足自己心如欲壑後土難填的欲望。
那就是前面所說的,衆人心照不宣的,默認規則——隐民。
最先開始,衆人并未發覺此事有異。
其中主要一個緣由是,地方豪強用來隐瞞流民的種種善舉太過正常。
最開始說的那種施粥,隻是諸多善舉之中的其中一種,甚至不是最主要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