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七歲的時候就從醫谷的張長老手裡出師了,她足夠聰慧,遍覽群書,也足夠敏銳,病人的脈相、病症、病因,對她而言都一目了然。
按理來說,出師的醫生就可以去遊曆天下,治病救人,大展身手。隻要不違背入谷時立的誓,哪裡都該是去得的,醫谷也不會對弟子多加約束。
但張長老是個過于負責的師父,他看着當年丁點大的小屁孩放出闖蕩天下的豪言壯志,歎了口氣,給烏木扔到了皇城的千金堂坐診,讓蘇長樂看着她。
蘇長樂不是藥谷的醫生,他的醫術來自于家族傳承,且他自己是個醫癡,又懷着濟世救民的仁心,真真算得上當世頂尖的醫道高手。整個藥谷也就谷主能跟他打打,張長老都是他手下敗将。
但當年少年人不打不相識,還是個毛頭小子的張長生死皮賴臉湊到蘇長樂家的醫館裡當坐診大夫。這兩個醫癡,同吃同住同看診,偶爾還要較個勁,于是關系突飛猛進,在當年秋天蘇家祭祀之後,兩個人結為異姓兄弟,發了血誓。
張長老收烏木的時候,是當女兒收的,隻是嚴肅些,還有些師父樣子。而蘇長樂的樣子,像極了女兒奴。
彼時蘇長樂已經成婚,有了三個兒子,但沒一個女兒,他想要女兒想得要瘋掉,而張長生恰恰好給他送過來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娃娃,一問,嘿,才七歲,那可不當寶貝寵着,好吃的好喝的好看的好穿的,讓醫谷出來的小神醫,不但見過了天下百藥,還見識了天下百味。
孫子們自然有拈酸吃醋不得意的,但偏巧無論武功還是醫術,沒一個打得過烏木。而隻要事情不大,小孩子的打打鬧鬧,蘇長樂是不幫他們的,還要說他們欺負妹妹。于是烏木逮着他們可勁兒造,一個個訓得服服帖帖。
烏木在蘇長樂家裡待了五年,招貓逗狗不談,跟着蘇長樂确實也見識了各種各樣的病症,還将蘇家的醫術也學了個遍,惹得蘇長樂每次都撫着胡子笑。
後來烏木再見到蘇長樂的時候,是在烏木二十二歲那年,蘇長樂四十七。
那個時候,烏木是跟着谷裡的大長老去送藥的,送的就是“仙雀”。
蘇禦醫試了仙雀,給文宗皇帝開了方子。然後把烏木拉到家裡,用銀針放血,長歎了一聲。
因由很簡單,谷主越是不讓谷裡人動仙雀,烏木越喜歡背着谷主扒拉仙雀,還大把大把地啃。
這次被蘇長樂逮住,蘇長樂第一次把烏木狠狠揍了一頓,烏木不敢還手。
但揍歸揍,蘇禦醫還是把烏木留下來了,兩人又合夥把張長老拉了進來,沒日沒夜的翻書、實驗,把各種藥試了個遍,終于将制藥人的法子琢磨了出來,把烏木練成了藥人。
很疼,但是很有意思,而且保住了命。
當然,蘇長樂能抓住烏木小辮子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蘇長樂自己也嘗過雀舌,準确地說,他嘗過吃了雀舌的人——他父親蘇七味——的血。
當年獻給文宗皇帝的仙雀,蘇七味聞了味,便知道了七分,他試了藥,便肯定了所有猜測。這是蘇七味的天賦——要命的天賦。
蘇七味帶走了仙雀,自己用了,然後以血為引,熬了藥,救了文宗皇帝。
之後,蘇長樂被蘇七味叫到房間裡,讓他跪下,給他灌了一碗自己的血,叫他記住這個味道。蘇七味的神情那麼嚴肅,以至于蘇長樂強忍着害怕,哭着記住了那碗沒有絲毫血腥氣的血的味道。并且知道了那個秘密,雀舌治病救人,乃是以人為引。
蘇七味瞞下了這個秘密。而他能瞞下這個秘密,大概也是基于他的天賦,仙雀并沒有能要他的命,他像是在陰陽之間走鋼絲,用他要命的天賦,把千百種藥材試了一遍,綜合着仙雀的毒性,從無到有,把自己練成了半藥人,好好地活到了壽終正寝。
而現在蘇長樂把這個秘密告訴了烏木和張長生,他是真的把烏木當成自己的女兒。于是那幾年,三個當世頂尖的藥師,補全了那張方子,把烏木練成了藥人。
烏木自己并不在意,蘇禦醫待她可好,樣樣周道,精心寵着,看着他逗自己的兒子們。
但蘇長樂和張長生的眼睛裡總是閃過落寞。
烏木最後見蘇禦醫是在五年之後。那時候她才知曉,蘇長樂在當年大長老獻藥的時候,做出了跟他父親一樣的決定。蘇家沒有違抗皇權的力量,而作為醫者的他,也做不出輕視生命的事情。更何況,他那時已經有了藥人的方子,隻可惜,蘇長樂沒熬住。
烏木見蘇長樂最後一面的時候,他已經很瘦了。可蘇長樂看見烏木的時候,眼睛裡還是笑着的,語氣溫和地詢問她的近況,就像是父親詢問久未歸家的女兒。
烏木陪他了他幾個月,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那時她聽見他向她道歉。
蘇長樂說:“抱歉,我不知道那麼疼。”
她以為她見慣了生離死别,能冷靜處理。結果她仍舊為親人的離去哭到撕心裂肺。
記憶過于深刻和沉痛,烏木搖了搖頭,将他們驅逐出去。
但她還是忍不住想。
有什麼好抱歉的呢,她試藥時候的難受不及見蘇長樂逝去的萬一。
哦,對了,蘇易安。他是蘇長樂的孫子。
蘇長樂三個兒子,沒一個學醫的,因為蘇長樂不允。但蘇家長子蘇平濟的兒子蘇易安,卻也是個醫學的神童。他爺爺和他爹不許他學醫,但他自己偷偷溜進蘇家的書房,看醫書看得廢寝忘食。
他溜進書房這事還被烏木抓到過。烏木當時玩心一起,一考校,嘿,他還真會。
當然,被烏木告訴蘇長樂後,蘇易安跪了三天祠堂這事不提。
烏木想着想着,就快壓不住嘴角的笑意。
蘇易安從哪得到的消息這事暫時可以不用考慮。但她必須得去走一趟,她要去看看那小子。犯了錯要挨打,受了傷也要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