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我站在帝陵前。
這裡是先帝後合葬的地方,皇帝的遺诏裡沒把其他妃嫔帶進帝陵,而是和皇後合葬。
太子長眠的地方就在先帝陵墓附近。
等過幾十年,我也沒了,我們這一家四口也能在地下團聚,但是這事也不着急,因為我還是更願意和謝靈仙待在一起。
我将一壺酒放在先帝跟前。
心想着他應該會喜歡我給他選的谥号吧——太宣帝。
朝臣們根據他這一生的功績,吵了好些天,才吵出來幾個谥号備選給我過目,我掃了一眼就選出來這個。反正不喜歡也沒辦法,我實在是懶得改了。
這宏偉的帝陵吹過一陣暮春的暖風,我吸了吸鼻子,心想這真确實是斯人已逝,生者尚活啊。
承天之運,我終于走到了這個位置。
曾經許諾的一切我都做到了。
我不僅做了北涼的主人,還名正言順地坐上了皇位,我得到了皇帝的首肯,還讓世家心甘情願臣服我的腳下,即使是用刀劍硬逼着他們低頭。
這會站在帝陵前,我漫無目的地東想西想,謝靈仙拿着聖旨在我跟前讀了半天,左右是稱頌先帝的文章。
不過,司馬伶這東西寫的真是。
無聊到了極點。
若不是在這樣嚴肅的場合,我真的要說這玩意寫的真是又臭又長。
難道她聽自己寫的東西,不會聽的困嗎?若是再讀上一炷香,我定會靠在先帝墓碑上睡過去了。
好容易把祭拜一事忙完,我和謝靈仙才得了空并肩在帝陵前閑話。
我給她指着遠處高聳山丘上的巨大石碑,道:“那是太祖帝後的,算上我父皇,北涼共有四位帝王,若是再算上開國皇後蕭望舒,那便可算作五位,但是否把蕭望舒列為帝王記中,一直以來都有很大争議。”
我一生中最為欽佩的就是這個祖宗。
她雖能文能武,這半壁江山幾乎都是她親自帶兵收下來的。
太祖皇帝蕭白玉說是她的随行軍師還差不多,太祖帝身子骨不好,有時行軍他忽然便發熱,還要蕭望舒帶他去城中看病,後來甚至直接改姓,用一生未納妾來為王旗表忠誠。
但考慮到立國之本與南方漢官,即使一封再封,她還是沒能碰的到帝位。
我自認脾氣算不得好,能動手的事絕對不會多說一句,常常把人揍的鼻青臉腫,手頭這事也沒解決。
謝靈仙她性子細膩,常常為我處理這些瑣事,故而她在場,我才能收斂些。
可是蕭望舒卻不然。
她和太祖帝共同臨朝幾十載,勤政愛民未有疏漏,沒有人不會愛戴這位戎馬一生卻寬厚待人的皇後。
百姓是君主之臣民,亦是君主之子民。
愛民如同愛子,若是我隻顧抓住手中權柄,将走在街上這些百姓作為代價,把他們原本平穩的生活都付之一炬,那我還不如趁早把位置讓出來給宗族之中有能之士。
若是将皇族和世家比作下棋之人,那百姓隻是被犧牲掉的無辜棋子。
而我在長極殿的屠戮,就代表我的選擇是——把這棋盤掀翻,把下棋的對手趕下去。誰都不會再有那反複無常的狼子野心,我的意志在皇權之上,就如同法度在世家之上。
百姓安居,土地繁榮,人人都可有求取功名的機會,人人都受北涼律的約束。
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
我之所做,從來不為狗屁名聲,所謂名聲最後不還是跟着我一起做了黃土一抔,我若是真心為我的子民,她們便會記住我,我傳下的福澤會綿延千百代。
這也是我唯一能為北涼做的事了。
我指着另一個方向,對謝靈仙說:“那個方向,我已經在修自己的陵墓了,百年之後,我們一起在那邊長眠,也十分不錯。”
其實做太女的時候,我就已經在想,要修一個怎麼樣的陵墓,又要寫什麼樣的墓志,我從來沒想過長命百歲,我們蕭家人就沒幾個活過五十歲的,可是我現在還年輕,如何想得出來。
不過這種事,也急不得吧,誰沒活夠的時候,就要去綢缪身後事,反正還有許多年,慢慢想,直到知曉那一天快到來的時候,也不遲。
謝靈仙的眼眸卻忽然氤氲了水汽。
我捧住她的臉,問她怎麼了。
謝靈仙微微擡頭,反問我:“陛下,有時候,我不知道,您隻喜歡我,究竟為什麼喜歡我,我想不明白。”
她幾乎沒有哭過的。
我捧住她的臉,她的淚珠從眼角滑落,滴在我的手上。真是讓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