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這一切,他們就把罐子放進地窖裡,這個天氣的地窖裡溫度還是比較低的,适于保存。
沒過了幾天就到了這月的月尾。每回這天在城裡的劉叔明就會回家來住一晚,大家一起吃頓飯。
這天吃過午飯,劉伯望就把裝着蘆荟膏的罐子拿了出來。給大家說了蘆荟膏的美容效果,又拿了四個自己做的小木罐子裝了滿滿的四小罐,由大李氏遞給了家裡的幾個妯娌和老陳氏。
吳氏是跟着劉叔明住在鎮上的,她也在劉叔明所在的布莊裁布做活。平日裡見過的各種夫人用膏品也不少,都不如這個香氣讓人舒心,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不過心裡倒是比之前舒服了不少。上個月為了劉辰讀書的事,她心裡是頗有微詞的,現在家裡還沒有分家,她和劉叔明每月的月錢都是拿回家裡的,今年賦稅加重,他們拿到手裡的月錢本來就比之前少,劉叔明硬是沒有告訴家裡,還是照之前的銀錢數拿回家裡,他們的飯食硬是降了一個檔次,她是适應了好久才得以下咽。
如果現在這個蘆荟膏真有如此好的美顔效果,那麼家裡的就不用如此拮據了。一想到可能再不用吃那拉嗓子的粗糧,臉上不由得帶上了點笑意。說道“我聞着這個膏子是真的不錯,香氣清新,咱們狗蛋就是聰明,就是不知道這個低價幾何,做出來貴是不貴?”
“這個膏子的材料我們這邊極多,幾乎是不花錢的,就是可能做一次隻能用半個月,放到地窖裡倒可延長它的保質時間,但是都不能超過一個月,放久了怕就要壞了。”劉辰回話道。
“這個時間也是夠了,我們自己個先用個四五天,若是好便賣給那些個夫人小姐,她們最是注重容貌,隻要她們用了确實有效,就不怕賣不出去。”
“那你們覺得定價幾何?”劉叔明問道。
劉辰回話道“我們對這方面都不是很了解,還是三叔自己看着賣吧,反正蘆荟膏造價低廉,隻要能賣出去,我們就是不虧的。”
劉叔明回道:“我聽你三嬸說鎮子上的雪花膏賣做60文一罐,我們這個膏子看着品相、香味都是極好的,我們便賣做40文也是使得的,要是有人買得多了再少個幾文,多幾個回頭客便更好。”
劉辰聽着他三叔沒有把價格定得太低不由舒了口氣,他一個小孩子是不好說這些的,好在他三叔是個精明的。他也把心放回肚子裡。
幾人又商量了蘆荟膏的名字,總不能直接讓人知道是啥做的,那還咋做生意,最後用了三嬸說的“嬌顔膏”。他聽着臉抽了抽,心裡歎道,這可能就是現在的審美吧!有點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