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科舉走不通,那就自己當皇帝 > 第57章 饑荒-南遷

第57章 饑荒-南遷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建永二百一十二年,北方大旱,整個北方大地都籠罩在一片沉郁和悲傷的氣氛中。

在劉辰自幽州回來的第七個月,北方終于爆發了熙朝有曆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旱災。加上之前就少雨的日子,北方已經連續十一個月沒有什麼雨下下來了。

原本就收成一般的地區最先開始逃荒,好不容易走到下一個村鎮,他們卻發現新的地方也沒有什麼糧可以吃了,漸漸地就有人去搶民宅,等民宅裡也沒什麼吃的的時候,他們就聚在一起去搶官府,這場民亂就這樣沒有什麼章法了席卷了幽州和冀州以北的一大半地區。

本來就是混吃等死的兵丁也沒做什麼抵抗,跟着他們的長官在民亂剛開始的時候就逃得無影無蹤,有的甚至脫下官服,跟着暴,亂的流民一起去搶劫官府,這些人蒙着臉往往充當了隊伍裡吼得最兇,搶得最狠的角色。

這時鞑子順勢南下,輕而易舉地就拿下了幽州和冀州以北的地區,一邊派出使節與熙朝交涉,一邊繼續他們的進攻。

等消息傳回京城的時候,距離鞑子占領幽州已經過去了十天。僅僅在消息傳回的第二天,鞑子的使節也跟着抵達了京城,依舊是那樣傲慢無禮的姿态,甚至比上次更為嚣張,卻再沒有人敢上前理論一二。

他們張口便要熙朝割讓冀州、幽州、并州三城予他,否則便不肯退兵,讓永康帝讓出三城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讓歸不讓,但皇帝始終未給冀州增加哪怕一兵一卒,也沒派發糧草給他們,因為他知道,就邊民的尿性,不論如何,一定會跟鞑子死磕到底的。

與此同時,永康帝也深信,照目前的态勢熙朝是絕不可能輕易收回冀州的,與其再浪費兵将和糧草,還不如讓冀州的軍民與鞑子同歸于盡,這樣既能最大限度的消耗蒙古鞑子,又能使冀州變成一座空城,人、糧都不給鞑子留下,還真不失為一個“好計策”。

時間過去了十五天,終于等到永康帝認為可以談判的時刻,鞑子占領了冀州全境,駐軍邺城,由于冀州之戰雙方戰況十分慘烈,鞑子損失慘重,暫無力再南下攻城。

永康帝割讓了幽州、冀州給蒙古人,并賠償了大量的财帛和糧食給他們,這才使雙方達成休戰五年的協議。與此同時,皇帝将收回的兵權給了自己的親信姚胥章,封他為鎮北大将軍鎮守并州與鞑子相峙而立。

再說劉辰,自上次說好要舉家遷往南方之後,他就一直在積極做着準備,包括米糧、工匠、财帛以及一支完全聽由自己的護衛力量。

米糧這些還算好說,雖然沒有多到能在這場浩劫中賺到盆滿缽滿的程度,但養活家人再拉起一支不小的隊伍是足夠了的。

因為對北方旱情的預判,劉辰帶麥麸回來後又陸續買了不少豆子、陳米,把劉伯望給建的幾個糧倉都給填得滿滿的。

有了拉起一隊人馬的打算後,劉辰馬上就給他姐夫去了一封信,大意是讓他在逃亡過來的流民裡着意挑選一批加入镖局,身強力壯的獨個兒優先,這也不能怪他心狠,這年頭出遠門可不是一般人能挨得住的,若是平白死在路上也不知是救了他們還是害了他們。

乘着天時,倒不用跑到北方去,直接在家門口選就好了。

這逃荒路上都沒什麼糧吃,能扛到呂陽郡的人多半都是身體強壯的,這樣的人跟着到了南方,既能吃苦又沒根基,正是兵源的好人選。

此事罷了,他又前往龍門镖局散在京城的各處暗樁,這些暗樁什麼人都有,有的可能是東城門的一個小卒,有的可能是走街串巷的鈴醫,還有數量不少的京城小乞丐,這些人互不相識卻又互通着聯系,是以近代早期地下工作的模式在進行。

自組建之初,劉辰就按時給他們發響銀,跟現代的工資計算一樣,他們的響銀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即底薪加獎金,所以每當有新的任務派發下來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積極。

劉辰把每個小隊裡面的人都召集起來開了一次小會,打雞血似的說了一番情報戰的重要性,把一些加入會的小夥子們說得熱血沸騰。

當然,這樣的地下組織沒有銀子的支撐是萬萬不能的,所以,劉辰進來後第一件事就是親手給大家發了響銀,連帶着還一人多發了一袋子精米。

半斤适時開口,大聲告訴他們:“現在可是連當兵的都吃不飽飯的時候,你們可要好好幹活才對得起手裡的銀子和嘴裡的糧。”

得到錢和糧食的大家顯然比進來時更有精神,氣勢十足地齊聲答了諾。

看完所有的樁點,劉辰就來到了自己的小工房。這裡放着兩輛大的馬車框架,是劉辰根據自己腦子裡面現代車輛減震的方案改建的,耗時兩月,本來是打算一起出去遊玩的,現在用來長途趕路也正好。

這兩輛車是用不同的原理建的,今天就是要試試哪個方案更好,等确定之後再多建幾輛,這樣父母和嬌嬌路上的日子也能好過些。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