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你沒看到徐公讓我們不要輕舉妄動嗎?當初能把你送出來,如今又将大舅送出已經是讓徐公想盡了辦法,你回去自投羅網嗎?”
劉辰的話讓徐立沛霎時清醒,經過了前段時間的大戰,徐立沛究竟是成熟了許多,不再底裡狂怒,轉而看向一向計策層出不窮的劉辰,希望他能給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劉辰也很是無語,現在事情尚未明了,自己又不是真的先知,哪有那麼多好的主意。不過還是寬慰道:
“徐公能将大舅送出來就說明京城徐家并沒有被皇家完全掌控,尚有一搏之力,此時最重要的是關注戰事走向,如今朝堂之上暫無定言,是戰是和還沒有說法,不如一邊關注朝廷的風向,一邊沿路多安置些人,萬一有什麼不測,可以接應一二!”
“好,就依你所言,我們再等上個三五日,想必那幫子老臣比我們更急!”
另一邊,永康帝被朝臣們的奏章弄得不勝其煩,他好不容易才奪回兵權,本心裡是十分不想啟用徐攆的,可這些個武夫個個都上折子要請承恩公出山領兵,莫不是都倒向了這老匹夫,真當他大熙朝無人了嗎!
皇帝正暗自生着氣,三皇子卻在門外求見,皇帝正想說不見,可不知想到了什麼,還是決定宣他進來,這三子承川還是頗合自己心意的,上次能成功收回兵權也多虧了他出謀獻策,這次況且先聽聽他如何說。
“召三皇子觐見!”李德全尖利的嗓音宣三皇子進殿。
三皇子不疑有他,帶着傅文崇入了殿内,自從上次傅二妥帖的辦好他交待的事後,三皇子便常常把他叫在身邊,很是器重,連來拜見皇帝都帶着他。
“兒臣、臣下參見皇上!”
永康帝見三皇子還帶了個人進來,臉上顯似有些不悅,但也沒有出聲訓斥,隻手扶着額頭淡淡的問道:“此時前來所為何事?”
三皇子當然看到了皇帝眼中的不悅,不過他并不在意,直言道:“兒臣有一法可解父皇之憂。”
“哦!是何辦法?還不趕快說來。”
“其實這辦法也不難,兒臣多番打聽得知,這次邊境南犯隻不過是一小股部落偷偷為之,于整個蒙古各部并無瓜葛,隻需派人前往蒙古部落知會一聲,讓他們自行約束其它部落即可。”
永康帝眯着眼睛邊假寐問道:“這些都是你哪裡得到的消息?”
“不敢相瞞父皇,完顔特木爾走的時候兒臣給他進獻過一批舞姬,此次消息正是她們傳回來的,她們講蒙古大部近期忙着秋狩,并無南下之舉動!”
永康帝高興得合手拍了兩下,“好,好啊,不愧是我的好兒子,做事就是想的長遠,明白這其中緣由便可無憂啦,改日朕可要好好的賞你!”
“謝父皇賞賜,兒臣還有一事想與父皇商議,這前去合議的人父皇心裡可有定議?”
“哦?你難道有想要推薦的人?說說看,讓何人去最為合适呀!”
這一問正中三皇子下懷,趕忙回道:“兒臣推薦承恩公徐攆前去議和!”
“徐攆之前數次與邊軍交戰,怕不适合前去合議?”皇帝皺起眉頭苦思道。
“正是因為徐大将曾經多次出征蒙古,徐公前去合議才更能顯示出我們有誠意呀,就算是那些個蠻子心中有氣,讓他們出出氣又如何,為了大熙朝的子民我想徐公也是樂意的吧!隻要是派出徐公,指不定連每年供奉的萬兩白銀都省了!何樂而不為!”
皇帝聽完竟也覺得這主意甚好,兵權已經奪了回來,一個徐攆的生死無足輕重,當然他是希望徐攆死的,但自己又不能下這個手,此時借蠻族之手解決了他豈不是好極,隻是近來自己這第三子動作也太大了些吧,又是插手軍隊又是聯絡蒙古,這蒙古暗探一事連自己都不知道呢,看來真是成長起來了啊。
皇帝對于三皇子的提議不置可否,臉上表情似比剛剛進來時淡了些,隻道此事還需商議,揮手就讓三皇子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