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早就關了燈,尤理打着手機電筒蹑手蹑腳進門。
照常打開她的小台燈,拉開抽屜拿出筆記本,尤理再次打開沈嘉木送的禮物盒,拿出那支鋼筆,欣喜地打開新的扉頁,她一筆一劃在上面寫着十八歲的第一篇日記。
十八歲。
天氣:沈嘉木
睡前,她刷了下朋友圈,看見林西和喬橋同時發了朋友圈,尤理分别給了他們一個贊,在評論區誇他們拍的照片好看。
想到照片,尤理翻了翻相冊最新日期,隻有幾張食物圖,還有一張沈嘉木的側臉照。因為之前沒怎麼用過相機,所以她不太擅長拍照。
照片裡的沈嘉木很安靜,他正在烤東西,模樣認真得仿佛在做題。
平時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長時間觀察過沈嘉木,這會兒即使是躲在被窩裡隔着屏幕,聽不見人聲,尤理還是覺得有點做賊心虛。
她清了清情緒,關閉手機,腦海裡不由自主回憶起今天的幸福感,在夜深人靜裡再次回味,光沈嘉木那一句“鄭重些的十八歲”,就能讓她珍惜一輩子。
……
接下來好幾天,尤理都在房間刷寒假卷子。
這天尤理起得早,小财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尤理見他激動叫嚷生龍活虎的樣子,猜測之前的病應該好差不多了。
沒有理睬他,尤理徑直去了洗漱間。
伯母和伯父不在家,伯父不用說肯定是到樓下哪家店子門口跟鄰裡鄰居湊桌打麻将,而伯母估計是上街邊買年貨,因為沒幾天就是年了。
說是年貨,但幾乎不會買什麼東西,無非就是一些果子、瓜子和路邊幾塊錢一斤的散裝糖果。
人回來時,尤理還看見她手裡多提了一袋綠豆和半袋粽葉子。
“要包粽子嗎?”
尤理随口問了句。
前幾天的不愉快兩人都不再提起,尤理最清楚不過她的脾氣,不該提哪壺的時候最好别提哪壺。
“樓上沈老太包,她葉子買多了分我一半,我順便就買了袋路綠豆,正好這不還有糯米麼。”伯母平靜回答完,然後扔了一袋東西給小财。
小财抓起問:“這是什麼?媽媽。”
“吃你的吧問這麼多。”
小财拆開包裝後,驚喜地叫了聲:“哇,是烤面包。”
烤面包是蛋糕房裡的東西,平時家裡基本不會出現,這次伯母也隻買了一個給他,很明顯沒有尤理的份。
“把糯米和豆子拿去泡一下,早點把它包了。”伯母對尤理說,後者無聲點了個頭答應着。
随後她就進了廚房,事兒做完後沒其他需要幫忙的地方,她可以出門溜達一會兒,但出了門又不知道幹些什麼,在樓下晃悠兩圈,正好出了點太陽。
便利店門口的白牆上有張木長椅,尤理準備過去坐着曬太陽,她不想回去那麼快,沒意思。
路走一半,她看見沈嘉木從樓上下來,穿着件寬松的長毛衣,步伐慵懶,一隻手上還提着袋東西,估計是下來扔垃圾。
注意到前方的尤理後,沈嘉木走來她面前,神态也顯得很慵懶地同他打招呼:“好久不見。”
這四個字仔細琢磨起來其實是有點誇張的,誰家鄰居才幾天不見,見面用“好久不見”來打招呼,于是尤理回道:“不是才三天不見嗎?”
……沈嘉木像是忽然醒轉過來一樣,說:“嗯好像是。”
“是下來扔垃圾嗎?”尤理閑問一句。
沈嘉木:“是的。”
說着他便走過去垃圾桶那邊,扔完從口袋裡拿出塊酒精濕巾擦了個手。
尤理在他身後沒有走,心裡頭思索着要不要找他一起去街頭那邊走走,聽說弄了條文化美食街。
看見沈嘉木往回走的時候,尤理心裡頭還在糾結,于是看着他的樣子欲言又止。
“怎麼了?”沈嘉木低着頭看她臉,“有什麼話想說?”
尤理先是點了個頭,猶豫了會兒才試探性地低聲道:“聽說開了條文化美食街,你知道嗎?”
“知道。”沈嘉木點頭。
“一起去看看嗎?”尤理問他。
沈嘉木沒說話,打量了她一眼後,問:“去呗,但你确定這個樣子出門嗎?”
尤理聽了這話立馬上下檢查自己的穿搭,發現腳上穿的是一雙棉拖,确實不适合出門。
“你等我一下,我回去換雙鞋,很快。”尤理說着就跑上了樓。
沈嘉木坐在便利店的長椅上等她,照來的陽光很舒服,他拿出口袋裡的耳機戴上,随意播了首慢歌。
這幾天他都在補覺,沒怎麼出門,主要是小鎮上很冷清,娛樂設施稀少,景區類型單一,除當地曆史遺迹外,就是自然風景了。他喜歡爬山,但一直沒找到什麼爬山搭子。
甯南這個地方,房屋大都依山而建,附近有座山因為頗有點那拉提草原的感覺,一直吸引來了很多外地爬山愛好者。
海拔不高,到達山頂大概2個小時,就是路有點崎岖,不熟悉路的話中途還會耗上時間找路,當地人路熟,但大概率不會有什麼當地人來爬,當地人更願意跑外地去遊玩。
尤理沒幾分鐘就跑下來了,還把外套換成了衛衣,因為衛衣有帽子,冷的時候可以擋風。
“走吧。”尤理小喘着氣說。
沈嘉木坐起身,順手把耳機摘掉放好,邊走邊随口跟她聊:“你卷子寫了幾張?”
“四五張吧。”尤理說,想了會兒又确定性地答:“五張半。”
“你呢?”
“我……還沒動筆。”
沈嘉木說,這幾天他在都在放空,确實一點都沒動筆,倒是看了幾本課外書。
給尤理過完生日之後,之前的失眠情況好了不少,也許是因為某種情感在這裡安心地萌了牙。
“你……”尤理詫異了半秒,随後想到那些卷子對他來講根本沒什麼難度後,語氣旋即轉為平靜道:“算了反正你不用着急。”
沈嘉木笑了笑,“還好,過完年再寫也行。”
走個十分鐘就是大街,所謂的文化美食街,其實就是平時的大街做了些裝飾,賣東西的都是臨時支起來的小攤,攤子上還裝了彩燈,估計晚上會更有氛圍。
甯南混合住了幾個少數民族,所以賣的基本是少數民族的小物件和小吃,也正是弄這條街道的原因。
往年,或者說從小到大,尤理都沒感受過像今年這麼濃厚的民族氛圍,可能是要搞什麼旅遊開發,前兩天有聽伯母這樣說來着,因為大山景區那邊在招人,她拿着宣傳單回家跟伯父讨論着工資的問題。
路過一家買斑斓糕的小攤,沈嘉木輕輕拉了拉尤理的衣袖,後者反應過來後停住腳步,回頭問他:“你想吃嗎?”
“好吃嗎?以前沒見過。”沈嘉木看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