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序>
1
七夕,最初來源是人們對于自然天象的崇拜,來自于對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于我而言,卻是小時候生活中不可磨滅的歲月記憶。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正值夏末秋初季節交替時期,炎夏的酷暑還未完全消退,依舊備受炙烤,所以那時各家都會提早準備一個大西瓜。
有文化的老人會津津樂道給我們這些小孩講故事。
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時,雖然一年中隻有這一天才能相見,但兩人是快樂的。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就是讨個福音。
到了晚上,人們開始“拜織女”。
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
那時的夜空繁星點綴,圓月相随。人們仿佛真能看到那條銀色的星河,望着夜空中一閃一亮的星星,尋找着那最亮的兩顆星,一顆在銀河左方,一顆在銀河右方。
正是牛郎星和織女星,它們在慢慢靠近。
人們見狀,雙手合十,默默祈禱。
夫妻會求個婚姻美滿,老人們會求子孫滿堂,未嫁的少女們會祈福遇到一生摯愛,小孩們則會求學業有成。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那些供品最後也就成了人們宵夜的食物。
聽老人說,七夕這天在各地也有着各種各樣的節日習俗:穿針乞巧、投針驗巧、喜蛛應巧、拜織女、種生求子、為牛慶生、吃巧果、曬書、拜魁星……
有小孩問:“拜魁星是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