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為什麼無法普及,我們之前也說了,皮毛保暖的野.獸不易捕捉,需要冒生.命危險。”
“跟能夠大面積種植的苎麻、棉花還有喂養的蠶比起來,皮毛性價比不是很高。”
“可不,獲取衣服的來源又不止皮毛,沒必要為件衣服搭上命。”諸朝古人們贊同。
“不止,皮毛整張穿着厚重悶熱,隻有毛又刺撓,總的來說跟麻衣感覺差不多,不過毛線編織挂的飾品倒不錯。”有皮毛大氅的貴族們發出經驗之談。
這句話上了天幕,姜葉看過輕笑,“沒錯,總的來說皮毛優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保暖,缺點是厚重悶熱。”
“再加上古代皮毛加工程序做出來的毛布觸感不佳,量少,毛衣自然流行不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我們華夏自古就是農耕文明的原因,農耕文明的根基是土地,皮毛的來源要麼狩獵,要麼養殖,可無論哪方面,都沒辦法跟種地比。”
“這就注定毛衣隻能成為小衆。”
“毛衣怎麼就小衆了,我們元朝穿毛衣的很多啊!”忽必烈大聲道。
說其他朝代毛衣小衆他承認,可他元朝的毛衣可不小衆。
剛巧這句話上了天幕,姜葉反應過來,“元朝和清朝都是遊牧民族,對毛衣确實不陌生。”
“遊牧民族,是指匈奴那種遊牧?未來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了?!!”劉徹豁然起身,震怒不已。
“匈奴。”嬴政眸光冰涼的看向長城方向。
“是我們唐朝之後的事,該不會是我唐朝和我李家子孫無能吧。”李世民笑容消失,那個可能光是想想就讓他受不了。
“遊牧蠻夷,難道是遼國?”宋朝君臣們震驚,看向遼國方位。
“可如果真是遼國,後世應該叫遼朝吧。”宋朝有人想道。
“說不定遼國未來改名了。”宋朝君臣表示這套路他們熟,他們太宗就有三個名字。
此時遼國也很氣,“我們也學習華夏文化,憑什麼還叫我們蠻夷?”
“噤聲,難道你們認為我們未來會把國号改成元或清?”蕭太後冷靜道。
“咱們又不像宋國喜歡換名字,可元朝和清朝要不是我們遼國,那我遼國未來會怎樣?”說完遼國臣子們更擔心了。
相比更壞的情況,還不如他們改國名呢。
元後清前,夾在中間的朱元璋直接炸了,“朕好不容易滅了元朝,後面怎麼又來一個清朝?”
“别告訴朕清朝就在明朝後面,要不然朕非得把亡國之君抽筋扒皮不可!”
朱元璋是慣兒子的人,哪怕兒子們惡貫滿盈,壞事做盡,最多也隻是斥責。
可這次不一樣,這次後世子孫闖的禍太大,直讓他滿腔心血付諸東流,哪怕是自己血脈,朱元璋也容忍不了。
“清朝可不熟悉毛衣。”清朝拒絕和元朝并列,雖然他們都是遊牧民族,穿衣習慣還真不一樣。
元朝時棉花還沒普及,清朝棉花可普及了,有舒适的棉布和順滑的絲綢,誰會對刺撓的毛衣感興趣。
“皮毛雖起源最早,可随着時代變遷,它反而成了墊底,直到我國飛速發展,毛衣才重回大衆視線。”
“毛衣雖然比不上棉衣,卻也比麻衣和絲綢常見。”姜葉道。
諸朝古人驚訝,“後世毛衣居然僅次棉衣,這不可能吧?”
要知道他們時代,皮毛制品可是墊底的。
“當然我們現在的毛衣和古代的毛衣有很大不同,比如舒适度,我們現在的毛衣經過處理,觸感細膩軟綿,哪怕有絨毛,也一點不紮人。”
“除此之外,毛衣還具備一個麻衣、棉衣和絲綢都沒有的特質,那就是——彈性。”
“彈性,那是什麼東西?”沒接觸過毛衣的諸朝百姓們疑惑。
很多古代人心裡,衣服沒有彈性概念。
“彈性可以讓衣服更好延展,也能更服帖人的身體,就像古人其他材質衣服需要借助衣帶和腰帶固定,毛衣沒這個顧慮。”
“要是這樣,毛衣還挺方便的,不用時不時系衣帶和提褲腰。”諸朝古人們眼睛一亮。
可别以為古代衣服的衣帶和褲帶系一次能管一天,不是的,他們需要時常整理。
“毛衣是怎麼做出來的?”黃道婆好奇。
說完她就看到天幕出現自己的話。
“大家對毛衣的制作流程好不好奇?好奇的話回複好奇。”姜葉再次和觀衆們互動。
上次互動還是介紹棉花。
“好奇。”忽必烈倒要看看後世毛衣,比他元朝毛衣好在哪。
“哼,俺也好奇!”朱元璋看到忽必烈的.名字冷哼,不甘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