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說,頭發一短,感覺幹活都利索多了,雖然他們所謂的短發,根本沒辦法和後世貼頭皮的寸頭比,可也比之前大都及腰的位置好的多。
洗漱問題就更不用說了,頭發短,洗頭發時不知少費多少水,幹的也比長發時快。
頭發問題隻是姜葉随口一說,重點還在配飾上。
“比起木制品,金銀玉等材質更受歡迎,不僅是因為珍貴,還因為它們比之木制品,材質很難腐朽。”
“當然一些名貴的木頭防腐朽效果不比金銀玉差,可那畢竟隻是少數,不像金銀玉,普遍經得起時光檢驗。”
這話讓喜歡金銀玉配飾的貴族們自得,“金銀玉自然是好東西,等以後要陪我們一起去地下的東西。”
“有後世這話,我打算陪葬更多的金銀玉!”也有貴族把自己的陪葬品變得更加豐厚。
“說起金銀玉,不得不提起古人一大習慣——厚葬,在古人觀念裡,人死後靈魂依舊還有意識,所以他們死後會陪葬相應的人和物,人就不說了,人殉是十分惡臭的行為,每個讓人殉葬的人,都該遺臭萬年。”
“此殉葬包括但不限于臣子、後妃、子女、宮人、奴隸等。”
“好笑的是古人其實也反對殉葬,但他們反對的是有身份的人殉葬,而不是宮人、奴隸們,可無論殉葬的人是什麼身份,這種陋習都不值得提倡。”
“所謂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都是人對死亡的美好妄想,其實仔細想想,就能發現其中漏洞。
首先是人死後,真要有靈魂,那被迫陪葬的亡魂不報仇都算好的,怎麼可能還會繼續聽令,生前她們可以被家人、身份和其他東西拿捏,死後怎麼可能還會繼續被拿捏?”
“而被迫殉葬的人如果沒辦法為自己報仇,就說明人死後有靈魂一事是假的,畢竟總不可能生前人分三六九等,死後還分三六九等,都是靈魂,難道隻特殊照顧你當主人的,不照顧奴隸,别鬧,那些主人真要有陰間門路,他們還會死?”
姜葉說的有理有據,讓人完全無法反駁。
可這樣的真.相,對相信死後有靈魂的人就難受了。
比如嬴政,“朕的兵馬俑,難道都白做了?”
他為什麼做那麼多兵馬俑,就是希望它們在陰間化為大軍繼續拱衛自己。
就像主持人說的,活人殉葬死後不報仇都算好的,算下來還是兵馬俑安全、放心。
不過後世的殉葬群體居然還包括子女嗎?這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正吃瓜的嬴政完全沒料到自己就是那個正主。
“哼,就算死了沒有靈魂,朕也要陪葬。”劉徹心梗了一會兒,并沒決定減少陪葬品。
他是不讓活人殉葬的,但是金銀玉石等東西,絕對不能少!
不過更多的人則是迷茫,“人死後居然什麼都沒有,那咱們還陪葬貴重品嗎?”
大部分人都不具備劉徹的壕氣,很多人的陪葬品,都是自己家最珍貴的東西,他們想的是死後能不能靠那些東西翻身。
既然人死後沒有靈魂,那東西還要帶到地下去嗎?
“既然死後什麼東西都沒有,咱們就把東西留下,給孩子們繼續過日子吧。”有人想了想,放棄了陪葬東西的執念。
當然放棄陪葬執念的隻是少數,且大多數都是底層群體。
中高層的貴族們,哪怕知道人死後沒有靈魂,他們依舊會陪葬很多東西,因為它們有這個揮霍資本。
“說起殉葬,其中三個朝代最為惡臭,按照時間順序分别是元、明、清。”
“看到區别沒有,元和清都是少數民族政.權,而明雖然是中原政.權,可是它做的事,卻和少數民族政.權一樣惡臭。”
“少數民族政.權并不具備華夏流傳下來的禮儀制度,是實打實的蠻夷,可讓人心痛的是明朝這樣一個正統王朝,居然也有相同陋習。”
“甚至不僅是相同,明朝的殉葬制度,比其他兩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諸朝嘩然,尤其是漢、唐、宋這段時期的人非常不敢置信,畢竟殉葬制度距離他們已經很遠,實在很難想象在他們之後,會重啟殉葬制度。
還有那明朝,真的是漢人正統王朝,而不是異族政.權嗎?
這讓很多人難受起來,“為什麼明朝會有殉葬制度?”
倒是元朝和清朝有殉葬制度,他們并不意外,也不在乎。
畢竟一個是自己家,一個是别人家,任誰都想讓自己家變得更好,而不是去和别人家比爛。
“你才蠻夷!”忽必烈等元朝人跳腳道。
還不如也對他們高要求呢,這樣反而讓他們感受到一股自上而下的強烈蔑視。
那是華夏發展出來的數千年文明禮儀,和野蠻血.腥的元朝政.權形成鮮明對比。
至于清朝,康雍乾幾個并不擔心清初其他帝王的殉葬制度,因為比起擔心殉葬制度,清初幾代的政.權還在不在都不一定。
至于他們執政時期,殉葬制度已經廢除的差不多。
“天幕,真是多管閑事。”朱元璋看着天幕十分冰冷和厭惡。
如果不是天幕,他兒子們說不定還活着。
要不是為了政.權,他早就沒辦法忍受天幕。
可現在,天幕居然又批判他們明朝,這讓朱元璋如何不氣。
姜葉并不知道自己機緣巧合打斷朱元璋的動作,朱元璋某些作惡多端的兒子們死了,并且找不到兇手,然後朱元璋就打算讓兒子們的妻妾為自己兒子們殉葬,反正這事他很熟練。①
結果朱元璋正打算做呢,就聽姜葉提起和反對批判人殉的事。
這一刻,朱元璋别提多想讓姜葉專心講配飾材質的事。
從配飾材質扯到殉葬和人殉,難道主持人不覺得話題跑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