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響起了腳步聲,不知道為什麼,褚本興覺得走來的人似乎是一身輕松。
真是莫名其妙的想法。
聞岚進來了,和平常一樣,在門口桌面攤着的記錄冊上簽了自己的名字和到訪日期。
一切習以為常。
她平靜的蓋上鋼筆帽,對那位格格不入的老師說:“我來了,你去忙吧。我和他們聊一聊。”
那位老師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點點頭,道了一句“你們好好聊”,便走了出去。
臨到門口,聞岚又叫住了他:“周老師。”
周穹“啊”了一聲,回頭:“咋了?”
她動了動嘴,搖頭:“沒事。沒事……”
門關上了,一切都被隔絕在外。她一步步走到會議桌前,邁步很快,像在急于得到什麼。
面前的椅子被拉開,發出了刺耳的摩擦聲。褚本興盯着面前的書,餘光裡那人坐了下來。
“你看起來并不意外。”聞岚說。
他擡起頭:“這句話還給你自己。”
她笑了一下,聳肩:“我沒什麼好意外的,我一直都在這裡等着,等着你們來找我。”
“隻是沒想到你們用了這麼久,傳聞中探案一把手的褚探長也并非名副其實。”
“我沒傳聞說的那麼強,他們胡扯無度任誰都能看的出來。”他盯着她,話鋒一轉,“為什麼?”
很突然的發問。
“褚探長指什麼?”聞岚問,“是我為什麼裝作不清楚你的傳聞?還是、為什麼殺了陳負清?”
“你問我沒有用,犯人會騙人。你查了這麼久的案子,怎麼可能會不知道為什麼。”
“證據指明了是我,但你不敢相信是嗎?”
褚本興擡手,打斷她:“沒有什麼是不能相信的。如果法律允許,任何人都有殺人的可能。”
“既然你自己自首了,我例行職務,盤問你這麼做的原因。”
聞岚垂眸,眼前是那本很早以前她主譯的一本國外讀物,同時也是貝安元很喜歡的一本書。
可她卻厭惡極了這本書。
從多久以前,她開始惶恐不安,因為她意識到自己逐漸在忘記貝安元這個人,這個如此明媚的人。
“我不知道原因,就像5年前她突然消失無蹤一般,等我回過神來時,一晃時間過去了半年……你懂得那種遺忘了某個人的感覺嗎?”她木然地坐在那裡,“我在遺忘她,我居然在遺忘她……因為她的消失。”
窗外冷風刮過,枝丫白雪顫動,抖落一地稀碎。
二十年以前,22歲公派留學的聞岚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圖書館裡苦苦鑽研語言。也碰巧,她在借書的轉角與20歲的留洋大小姐貝安元打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照面。
從此照面無數,一發不可收拾,也無人想去收拾。
人們總是會被志趣相同的人相互吸引,她們也毫不例外,甚至更為契合。
長此以往的交流,後來兩人彼此熟絡,大小姐每每談及此件往事,都會感歎命運的安排。
她素來是不信奉命運這一說的。
或許是受國外的影響,又或許是摯友信念太過強烈,以至于時常伴其左右的她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影響,後來她竟也覺得這是命運的安排了。
時年23歲的聞岚坐在自習室裡,托腮看着對面為了期末課業瘋狂複習的貝安元默默地想,原來一個人真的可以被另一個人改變。
然後便因為閑坐一方,遭到了這位為課業發狂的人的瘋狂輸出,最後美名其曰鞏固基礎的幫她圈列出了所有重要知識點。
這種如膠似漆的友人關系一直持續到聞岚25歲公派留學還剩下4個月,另一位被貝安元稱作是“命運的安排”的人如一道攔截的橫木,強硬的闖進了她們的生活。
30歲的陳負清已經成為了東亞地區有名的商人,時隔6年,重回母校的他集錢權才勢于一身,毫不意外的成為了萬衆矚目的焦點人物。
當然這矚目的人之中就有她的摯友貝安元。
事情何時敗露,又何時互相坦訴。
是看到他們挽臂走過了那條通往四面八方的石闆路?是春季櫻花綻放之際,推着自行車穿過垂花密林間的微笑的側臉?還是匆忙趕課之餘無意瞥見在拱門前正相擁的背影?
秋意正濃,山牆依舊如畫。23歲的貝安元在這一年的末尾,挽起愛人的手來到她眼前,笑着對她說,我要和我最好的朋友坦白了。
“我不否認他們的關系,情愛是人之常情。”她看向褚本興,“我很高興她能将我視為最好的朋友,這樣也就夠了。”
“但你後來改變了這種觀點。”褚本興回看她,“是因為陳負清的背叛?”
“不,”聞岚搖頭,“不是背叛。”
“我從不屑于去相信他對安元的愛,愛還是不愛,他們自己最清楚不過。”
公派留學結束的那一天,貝安元站在碼頭邊不舍的抱住她說着道别的話,陳負清站在不遠處靜靜看着。
“那時她已經有了身孕,半年後她提前結束了留學,和陳負清回到國内,然後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