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您看,如果我打算考公務員的話,是不是最好等讀完研究生以後?”
剛強第一學年考試在年級排名第六,三年後保研是沒問題的,但他真心不想繼續讀書了。沒辦法,老家還有一大家子人等着他接濟呢!大哥大嫂既要贍養父親還得照顧兩個弟弟,現在有了寶寶,誰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所以剛強希望本科畢業後能立即參加工作。
陶市長往嘴裡塞了口涼粉,目光忽明忽暗、若有深意地望着剛強。
“要慎重。所謂的官場天花闆,很多人看到的隻是能力和機遇,包括結識高層領導的機遇,而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年齡。剛才說了,大部分人的終生目标也就是廳局級,而一旦超過45歲,副局級就不會再考慮你了。”
“嗯,”剛強點頭,“我聽說從科員幹到副處級要十年的時間?”
“統計數據顯示,平均要12年,那之後還要盡量争取小步快跑才能實現廳局目标。可你要是慢慢悠悠地讀完博士呢?你算算,等考過公務員後,二十七八歲了吧?除非家裡有背景的,起跑線就比别人靠前,又或者碰巧趕上有利的政策,剛好有個空缺需要你填什麼的。總言之吧,到40歲基本上職業發展前景就能望到頭了。唉,我自己當年怎麼就沒人和我說這話呢?我都算運氣不錯的了,同學裡面大部分比我慘。”
剛強知道陶市長浙大本科畢業後又去華東政法大學拿了博士學位,心氣自然是不低的。縣級市的市長一般是正處級,然而增城作為GDP領先的衛星城市,40出頭的陶市長應當是副局級,換做剛強已經很滿意了。
“要想兼顧年齡和學曆的話,”剛強問,“是不是應當先考公務員,在其後漫長的十年裡再讀個在職研究生?”
陶市長緩緩點頭,“這個抉擇不容易做,還是看個人追求吧,也要看上頭碰巧是什麼政策,真不好說。呵呵,我聽朋友說起過,幾年前中央有次決定提拔年輕幹部,于是北京市在一次大規模晉升中就規定隻提拔30歲以下的幹部。30歲以下啊,你想想,一群剛畢業沒幾天的二十來歲基層青年幹部,能看出什麼來?”
陶市長吃好了,放下筷子,用濕紙巾擦淨手。“後面發展好的據說沒幾個,白浪費了名額,還把40歲那批人耽誤了。等上頭反應過來的時候,原本優秀的那群中年幹部已經是廳局級無望,你說倒黴吧?所以我說,入行要趁早,不要忽視年齡因素!讀研這事真的需要權衡利弊,即便在學曆至上的學術界,現在看重的都是‘年輕有為’。”
确實如此,剛強在心裡長舒了口氣。有的人什麼都想要、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極緻。這些人看似勤奮上進,實則未必是最成功的那類。正如方熠在剛入學那次中秋晚會上發言提到的——本質上是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
将盤裡剩下的牛河快速吃完,剛強又想起一事。“陶市長,剛才說的幹部在地方與機關職位間調動,您認為基層鍛煉對幹部今後的升遷重要嗎?”
陶市長抿起嘴,沒有立即回答,一隻手撥拉着碟中吃空的田螺殼。剛強直覺之前那些話都是可以公開拿出去說的,甚至寫進報紙和論文裡也無所謂。而陶市長接下來要講的,恐怕就沒那麼冠冕堂皇了。
“要問基層經驗,那自然是十分有必要了。甚至有種不成文的規律,當你看到某機關幹部,或者某一把手的親信忽然被下放到鄉鎮去做基層領導,通常都是種極好的征兆——這是打算要提拔此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鍍金,比去國外留個學鍍的金要純。”
剛強問:“是随便調去一個地方?哪裡有空位去哪裡?”
“當然不是。通常會送你去某個經濟重鎮,曆年來已被證實過、專門培養高層官員的寶地。當然也有可能把你送去省市轄區裡最貧困的縣,别灰心啊,隻要領導心裡惦記着你,時不時給你撥一些資源,有了錢還不好辦事嗎?”陶市長用手掌切着飯桌。
“等幹出成績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高升,不會讓你一輩子窩在窮地方。好多秘書出身的官員走的就是類似的路線,這不叫小步快跑,這叫曲線救國、排水渠彎道超車。”
真是見識了!剛強之前也常聽到秘書幫、秘書幫什麼的,到此刻才知道具體該如何操作。
又聽陶市長繼續說:“相比之下,還有大批幹部是從基層做起的,業績也不錯,結果一輩子都待在基層上不去。雖說跑一跑活動活動,機會能大些,但其實也沒那麼簡單。你說你去送禮,送給誰、送什麼?輕了拿不出手,重了人家大領導還怕被雙規呢,人家又不差你這點兒東西!”
剛強點頭稱是。
“秘書們就不同了,除了能和領導建立親密關系這種職務便利,日常工作中原本也需要他們與上上下下、社會各界人士聯絡,這本身就是在為他們自己積攢人脈。能力有了後,再送你去鍍金,前程一片光明。隻是要記住,無論怎麼培養你都是領導的一片苦心,将來獨當一面後可不能忘恩負義啊。”
說到這裡,陶市長臉上露出倦意。剛強真誠地道謝,起身告辭。今晚真的受益匪淺,回去後還得好好消化一下。隻是原以為官場就是小馬過河,現在才意識到橫在他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