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那些藤蔓卷走,陸花不可能還有活路。而既然裘武安還在繼續報複行為,就說明他們這些人搬出鎮子仍然不能令裘武安滿意。他之前可能是在等着按順序殺人,所以沒殺到陸花就一直沒動手,現在陸花死了,裘武安很快就會選擇下一個報複對象。
——————
裘悟才道:“雖然這幾天他還沒動手,但我怕萬一……要是之後鎮裡人再遭殃,我這個做鎮長的真是愧疚難當……所以思量再三,還是請熟悉鎮外的人去求助了官府。現在見到這位仙長我就放心了,看來我們鎮子的問題一定能迎刃而解……”
老鎮長這話是看着孟禾夕說的。此外他又一頓贊賞,雖然老人并不了解修士是個什麼東西,但這不妨礙他将其捧到天上去。在他的話語中,修士就是天上降下的無私濟世的神,一定會救衆生于苦難之中。
這無形中在給聽話的人上道德包袱,好似現在不留下來幫忙,就要愧對是一個修士了。老鎮長話裡話外意思很明顯——接下來就靠你了,你可千萬要幫忙啊!
裘悟才講到情緒激動之時,甚至想去拉孟禾夕的手,好似要以這種方式證明自己發自内心的崇拜。可惜每次他一擡手,對方就以微妙的距離閃開了。孟禾夕沒有表露出不耐煩,這讓裘鎮長覺得還有嘗試的機會,但實際上他嘗試什麼都注定撲空。
裘鎮長的方法是對的,隻是選錯了使用對象,孟禾夕是最不吃這套的。如果是青山劍宗的弟子就會知道,要找孟禾夕幫忙,就不能找孟禾夕。
冰靈根有特殊的凍結能力,放在某些特定的任務中,是能節省極大功夫的存在。可直接找孟禾夕去做任務,就會直接被拒絕。且不說他常年在霜華峰不外出,好不容易碰上了,這位三師兄連“沒時間”“不方便”的借口都不會用,“不去”的原因就是“不去”,勸說的人準備好的一堆說辭全部毫無用武之地。
不過一段時間後,劍宗弟子也掌握了找三師兄的辦法——去找四師兄。隻要四師兄一看任務覺得三師兄可以去,他就會去找三師兄。衆弟子也不懂兩位師兄關系如何,明明四師兄面對三師兄沉默異常,看起來相處的不是很好,但四師兄是唯一能找來三師兄的。
而現在,這個唯一能找孟禾夕辦事的四師兄站在一旁看戲。
從見面開始,裘悟才就一直緊跟着孟禾夕,有什麼話也是和孟禾夕說,完全把李釉青晾到一邊。李釉青明白這種差别對待的原因所在——他現在沒穿宗門道袍。老鎮長可能以為他是給仙人打雜的,理所當然就忽視了。
這正好給了李釉青思考的時間。
現在村中最大的異常就是那棵參天的紫色樹木,他和孟禾夕進鎮子的時候也是沖着那棵樹去的。結果鎮長出現後,卻領着他們向鎮子邊緣走。那裡是他們所謂搬離鎮子的人住的地方,裘悟才希望他們去看看是不是房子布置的不好,看看哪裡沒讓裘武安滿意。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死了四個人,鎮長想的卻仍是“安撫死去的裘武安”,而不是“除掉作亂的惡靈”。這隻能說明,這裡的百姓對靈異方面不甚了解。
但是真要“安撫裘武安”,他們現在也應該去裘武安的墳前,學那些巫師招魂搜魂才對。不問本尊的意見,怎麼知道他滿意不滿意?可鎮長的動作和态度都很堅決,好似非常确定要解決問題一定要去鎮子邊緣才行。
真是奇怪,是什麼讓這位鎮長産生了這種認知?
就裘悟才的描述來說,他們鎮裡所有人應當都認為這次是事件是裘武安複仇造成的,可這在修士耳中不太現實。
一是裘武安的魂魄作亂。
且不說被住在别家的人克死有多罕見,按理說這個年紀的老人,就算是少活了幾年有怨氣,他剩餘的靈魂也不足以支撐他作亂。
二是巫師被附身。
附身這種事,隻有死靈士能做到,并且附身的時候,原主的靈魂會被破壞,是無法恢複到原樣的。而這個巫師,被附身後還能做回自己,這個情況就非常像……詐騙。
如果是巫師假裝被附身,然後演了這麼一出戲,這一切就說得通了。
李釉青見過這樣的案例,也是在靈異知識不普及的地方。有人假扮巫師,被“附身”後一頓演,預言他們組織的宿敵馬上就要受天譴暴斃,而自己老大是真龍天子,隻有跟着自己老大才有活路。過幾天宿敵果然死了,于是衆人對這預言信以為真,全部投奔這位預言中的真龍天子。
結果後來一查就發現,宿敵是這位真龍天子找人殺的,演這麼一出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名譽度。
這麼點大的鎮子,總不能再來什麼兩個組織敵對一方忙着造神的劇情吧?
不過就按這個推測:在“附身”後死掉的,是兩個被當地人厭惡的外來者的孩子,還有巫師自己。若說前兩個的死算作預言的驗證,巫師的死算作滅口,那真正獲利的主謀是誰?
沒有人!被所有人相信的隻有“裘武安在報複”以及“鎮中的幾戶人要搬出去住”!
讓人信這些有什麼用?
難不成,主謀的目的就是借這個機會殺掉這幾人嗎?方法也太曲折了,再說誰能和他們幾個同時有仇?
……等等,有仇的不知道,有聯系的倒是能想起一個。
李釉青打斷邊上的一唱一不和,問裘悟才:“那個找巫師來的人呢?那個瘋掉的……裘石飛?”
把巫師帶進鎮子,在巫師被殺時也被襲擊……若說“裘武安”會先殺外來者,這個鎮子裡剩下的最“外來”的人,就是這個去外面打工的吧?這個人,居然沒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