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然選科技組。”陸和宜毫不猶豫。
分組結果:科技組陸和宜、肖可可、陸風,原耕組魏嘉、淩琳、陸揚。
陳鋒宣布:“從這一秒起你們的工作就開始了,節目組隻提供幫助,決策全靠你們自己,經費會交到每組隊長手上,别忘了你們的目标,每個月底我們會公布實時收支情況。”
“祝大家成功。”
到這裡,導演的出鏡任務算是完成了,他退出攝像機的包圍,留下面面相觑的六個人。
“現在怎麼辦?”沒想到陳鋒這就不管了,肖可可試圖拉流程。
魏嘉最先反應過來:“錢呢,總得把錢給我們吧。”
陸和宜望了眼控制室的方向,終于能堂堂正正走進去了,他正發着呆,就聽見節目組的人拿着喇叭在喊:“各位,先去農戶家,錢和輔助支持人員都在那裡。”
不去控制室啊,陸和宜跟着衆人,往農戶家走,心裡想着1683還在村長家,要去接它過來。
沒想到1683已經在老餘家等他了,機器人笑眯眯站在門口的紅色橫幅下,腳邊是陸和宜的行李箱:“歡迎回來陸和宜,我就知道你會成功。”
老餘在它旁邊:“你這機器人還挺可愛。”
本來落在後面的淩琳跑上前,和1683打招呼:“可惜我們不在一個組,我會來找你玩的。”
1683:“好呀,一起玩。”
兩組人互說再見,胸有成竹的魏嘉帶着淩琳和陸揚走了,科技組的三人進了院子。
節目組安排的技術人員在屋裡等他們。
進了屋,老餘熱情地招呼大家吃水果,給每個人散瓜子和花生:“先歇歇,吃點東西。”
陸和宜抓了一把瓜子,奶油味的,1683羨慕地假裝咽了咽口水。
“你也想吃啊,機器人。”老餘覺得新奇,挑了個最大的花生給它拿在手裡玩。
分完一圈零食,進正題,大家坐在高高低低的闆凳上,把唯一的技術人員圍在中間,眼巴巴等他發話。
“大家好,我姓汪,負責你們的技術支持,所有技術問題都可以問我,以後的任何反饋也都找我。”
肖可可舉手:“老師我想問,是不是有了智慧農業科技,我們就能在電腦上把地種了,果實也可以自動收獲?”
年輕的小汪老師想了想,回答:“我來介紹一下,我們團隊搭建的智慧農業平台,集成了最先進的智能裝備,包括傳感器、機器人和無人機,同時利用大數據決策,實現無人化、少人化的農業種植。”
“從選種到播種,再到監控作物成長和最後的收獲,一整套體系不斷完善,我們領導說,最後這套系統是要投入真正的農業生産的。目前呢,并不能在電腦上就把地種了,但這是我們的目标。”
老餘聽後咂舌道:“那以後,我們這些農民做什麼啊,不就被淘汰了。”
小汪老師說:“不是淘汰,是疊代。”
老餘若有所思地點頭,擡頭時說:“小汪老師說得對。”從包裡摸出一張紙,“我也是有任務的,大家的經費和在節目裡的産業都在這裡,你們誰是隊長?”
三人商量了幾分鐘,肖可可被推舉為隊長。
老餘對着紙念:“《春夏秋冬》節目科技組,啟動資金三十萬元,智慧農業平台一年使用費,二十五萬元,目前餘額,五萬元。”
“啊,這麼貴!”
“太貴了吧,還剩五萬,我們要用一年。”
科技就是很貴的,小汪老師解釋:“這還是打折後的友情價,我們公司投入的更多,這價格二十年也收不回本。”
老餘歎道:“幾個農民用得起啊!”
小汪撓了撓頭:“所以才要在節目裡降成本,我們容總說了,大力降成本,讓更多農民用得起。”
老餘說:“五萬塊,還要買種子,買化肥,我看夠嗆,你們還要比賽對吧,那邊組已經領先了。”
誰說不是呢,整整二十五萬的差距,肖可可頭痛道:“也許,我們的産品可以賣得貴一點?我們的産量也更多?”說完,他期待地看向小汪老師。
所有人期待地看向小汪老師。
小汪老師什麼時候被這樣圍觀過,臉都紅了:“産量是會更多,品質也有可能更高。”他深吸一口氣,“但農産品就是農産品,再貴能有多貴,對吧?”
對啊!
一陣沉默,情況比想象中更緊迫。
半晌,更有經驗的老餘先開口:“更重要的還是看我們種什麼,你們的大棚我進去看過一次,非常先進,這是我們的優勢。”
陸和宜想起容深最愛吃的精品超市裡按個算錢的草莓:“也許我們可以種草莓,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種嗎?”
“可以的。”小汪老師說。
陸風大腿一拍:“那就種草莓,我們種優質草莓,賣得比他們貴。”
老餘遲疑道:“可以是可以,但全部搭大棚,五萬塊錢夠嗎?還要育苗,又是一筆錢。”
小汪老師說:“目前地裡的大棚占比是百分之五十,再搭大棚你們需要出材料費。”
肖可可問:“三萬塊能搭多少大棚?”必須留一筆錢做其他開銷。
小汪老師還在心算,老餘說:“可是對面也有大棚,他們也可以種草莓,再說,我們不能把全部資源用在一個地方。”種了幾十年地,看天吃飯,老餘看得比幾個年輕人更遠。
“老餘說的有道理。”肖可可說,“我們應該多考慮,又不用立刻做決定。”
最後,大家決定多上網查一查資料,種什麼是最重要的事,可不能輕易就決定。
老餘揚起手裡的紙,繼續念:“科技組固定資産:農田十畝、魚塘兩座、外加果林三畝。”
沒想到除了農田還有其他資産,陸和宜問:“魚塘和果林也有農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