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偶爾會讓陳不倦回去吃飯,陳不倦回去的時候就會帶着妹妹。
雖然徐氏不喜歡這個女兒,但是陳不倦卻能看得出來,妹妹還是渴望父愛和母愛的。
她自己不敢一個人回來,害怕徐氏又對她挑三揀四,就隻好跟着哥哥一起回來。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陳譽山想要帶那個私生子回來過年。
老太太不僅沒有同意,還讓人把他的小庫房搜刮了一通,并且讓他過完年就搬出去住。
他不是喜歡那個私生子嗎?
那好啊,那在徐氏安穩生下孩子之前,他就一直陪着那對母子好了。
這樣也省的他天天在家裡晃悠,然後惹得懷孕的徐氏再出什麼差池。
本來陳譽山以為,老太太就是跟他開玩笑的。老太太都把他的庫房搬空了,他現在可是一分錢也沒有了,這樣搬出去還要他怎麼活?
那對母子還要靠他養活呢,他兩手空空的搬過去住,難不成還要他們來養活他?
然而不管他樂不樂意,在老太太眼裡他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完全比不上還沒有出生的孩子。
于是等到這個年過完,陳譽山就被一腳踢出了家門。
對此,陳不倦根本沒有時間去管,因為過了年他就要報名縣試了,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管其他人。
他們縣這一年的縣試,安排在了二月初八。
二月初八開始考試,需要提前一個月報名,也就是正月初七初八就要報名。
報名之前需要做不少準備,比如準備好報名的身份文書。這個文書要有該考生的姓名,年紀,身高,樣貌特征等。
還要出具證明考生身家清白,不是奴籍,三内之内并無直系親人去世,也就是不能在守孝的期間。
除此之外,參加縣試的考生,還要找到五個參加考試的考生互結互保。
一旦其中有一個考生作弊,其餘四個考生成績也會作廢,并且接下來五年都不能參加科舉。
有一些情節比較嚴重的,為了杜絕科舉作弊的行為,還會出現被拉出去遊街示衆的情況。
每個時代,每個世界的科舉情況不同。
陳不倦所在的這個世界,皇帝特别在意科舉的質量,因此對于作弊根本無法容忍。
之前某地出現過重大舞弊案,那位皇帝陛下就一怒之下,就連坐了好多相關的官員。
也正是因為聖上的态度,之後幾年的科舉就很少出現大型舞弊的情況。
百姓們對于科舉也更加重視,對于科舉舞弊也特别的不恥。
不過就算大環境不錯,也不代表就一定沒有作弊的。
畢竟有一句話叫做“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因為科舉涉及的利益太大,還是有不少人為了一飛沖天,哪怕明知道危險也想要嘗試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科舉選擇互保一定要非常小心。
陳不倦是陳秀才最看重的學生,他今年要下場參加縣試的事,他一早就開始準備起來了。
與陳不倦互保的四個考生,都是他們族學裡的孩子。
雖然他們族學裡的孩子,大多數對于讀書不大感興趣,不過大多數的孩子品性還不錯。
陳秀才找的這個四個學生,都是陳氏裡品性數一數二的。就算他們有可能考不上秀才,也不會冒風險在考試裡作弊。
說道互保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
那就是陳脩楊,曾經過來找過陳秀才,想要和陳不倦互保一起考試。
這件事情陳不倦不知道,陳秀才在拒絕對方之後,也沒有把事情告訴陳不倦。
陳秀才教書育人這麼多年,早就養出了一雙會看人的眼睛。
從當初陳脩楊不願意跟着大家進族學,他就看得出來這個孩子心思不在讀書上。
加上陳脩楊讀書的時候比較早,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了。他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也沒有說想要參加科舉。
偏偏等到陳不倦回來了,陳不倦要參加童試的時候,他突然來了一句他也想參加。
陳秀才就覺得十分可笑。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拒絕了,不僅僅是因為他不信任對方的人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不想對方膈應陳不倦。
科舉這麼重要的事情,是容不得半點閃失的。
他不允許有任何人,企圖阻礙陳不倦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