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昭示他的決心,楊廣還把年号定為大業,大業取自《易經·系辭上》:“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注1)。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學問德行乃至天下萬事萬物的具足富有,就是偉大的事業了,日新又新,不斷增善,就是盛明的德行了。】
【寓意是不是很好?然後我們來看看楊廣實際上是怎麼做的。】
【仁壽四年十月,發丁男數十萬掘塹,這裡民力還控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内,然後第二年他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大業元年三月,出于政治上的考慮他決定遷都洛陽,這無可厚非,為了國家統治,但他是怎麼做的呢?每個月役使丁200萬人營建東都洛陽。】
—
秦。
始皇帝縱然知道楊廣很能敗家,但也沒想到他一個月就能役使兩百萬的男丁營建都城,當時聽的就有點怔忪,繼而懷疑,楊廣是學他什麼?
漢。
劉徹:“多少?!”
劉徹再次失聲叫出來,一個月役使兩百萬人?這手筆,就是秦始皇也不敢這麼幹的啊,楊廣他是瘋了吧?
&
【因為楊廣急着遷都,所以負責工程的官吏們也格外的嚴厲急迫,民夫們夜以繼日的勞作,高強度的工作下不斷有人死去,死了有多少呢?‘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死了快一半了,當時每天都能看到運屍體的車,東到成臯,北到河陽,來往不絕。】
【但楊廣不管,他繼續征發,在他的诏令下不斷有成年的男子從全國各地向洛陽出發,然後到洛陽後又不斷的死去。】
【最終,在曆時14個月、前後總共征發了兩千多萬男丁、累死了兩百多萬人後東都洛陽終于建成。洛陽城建成後,楊廣很開心,沒多久他就攜帶着文武百官,後宮嫔妃、皇子皇孫高高興興的住到了洛陽,而這一切卻是無數的百姓用血淚、生命堆砌而成的。】
*
楊堅聽着一口氣差點沒提上來,他目眦欲裂,額上青筋也迸了起來,“這個孽子!這個孽子!他怎麼敢的?他怎麼敢的?兩百萬人啊!他怎麼敢的?”
獨孤伽羅怕他氣出個好歹,忙放下劍去撫他的心口。
楊堅還是很憤怒,“這個逆子,這個逆子!”他咬牙切齒,見左右衛将軍遲遲沒來,也怒了,“左右衛的人還沒來嗎?”
&
【可能會有人說這是為了遷都必須付出的代價,沒什麼。那我們來看下同樣是遷都,明成祖朱棣是怎麼做的,又花了多長時間。】
—
明。洪武年間。
這句話的信息量太大,以至于朱元璋緩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是什麼意思。
明白過來後,他的眼刀子就紮到了朱棣身上,整個人也皮笑肉不笑的,“明、成、祖、朱、棣?朕竟不知道你還有這麼大的能耐。”
這時還什麼都沒幹的朱棣也是一臉蒙,見他爹目光不善的盯着他,他連忙擺手,“爹我不知道,不是我做的,我絕對沒有觊觎大哥太子之位的野心。”
然而他爹還是冷冰冰的看着他,朱棣被看的頭皮發麻,差點沒跳起來,他趕緊轉身去找大哥朱标,“大哥我沒有,我真的沒有觊觎你太子之位,我沒想取而代之的,大哥你信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朱标見他都快急哭了,他和善的摸了摸他的發頂,“大哥知道,不要慌。”
朱棣委屈的擦了擦眼角,他爹那麼看着他,誰會不慌啊?
朱元璋則是陷入沉思,如果以後是朱棣上位的話,那他的标兒是發生了什麼?
—
另一時空的明朝。
建文元年。
朱允炆聽到明成祖朱棣五個字,氣的拍桌而起,“燕王真有反心!”
黃子澄拱手,“所以上位,削藩勢在必行,還必須快,不然等燕王羽翼滿了就來不及了。”
朱允炆眼裡閃過狠厲,削,必須削,他的那些叔父通通都得削,不削他們就會有不臣之心。
—
永樂十五年。
朱棣聽到他的廟号是成祖,他愣了下,繼而火蹭的一下就上來了。後人給他上的廟号是成祖?這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他是得位不正嗎?他是太.祖第四子,法統上繼承的是太.祖的皇位,按禮制他的廟号隻能為宗,結果成了開國皇帝才能用的祖,這置他于何地,又置太.祖又何地!
朱棣越想越氣,越想越惱怒,他揚聲讓人去叫太子朱高熾過來,“朕要問問他幾個意思!”
朱高熾很快就過來,一進殿迎接他的就是他爹的熊熊怒火,他連忙跪下解釋,“兒不敢如此,兒怎麼會給您定下這樣的廟号?”
朱棣不聽,“不是你又是誰?你可是朕的太子!朕百年後江山可是你繼承的。”
朱高熾苦不堪言,他又哪裡知道那麼多啊?
—
再一時空的明朝。
洪熙元年。
剛将老爹的廟号定為太宗的朱高熾也愣了,他不是給他爹定的廟号是太宗嗎?怎麼成成祖了?這不是昭告天下他爹得位不正嗎?真是豈有此理!
&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後沒多久就想遷都北京,但他沒有說遷就遷,在遷都前他還做了一系列的舉動:1403年将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又對北京的行政系統進行了改革,同時還将福建、浙江、陝西等地的富商遷到北京,之後又營造了200多艘船運送492637石糧食到北京當做軍用儲備糧。】
【1406年,他才開始在北京建造宮殿,當時還隻是稱為行在。一直到1416年,朱棣才同意工部的請求決定營建北京,1417年,西宮建好,1419年擴展南城,1420年北京宮殿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
【看啊,從決定遷都到正式遷都,朱棣前後花了18年,營建北京所需的工程花了15年,是因為明朝當時不夠強大不夠強盛嗎?當然不是了,是因為朱棣是個正常的皇帝,他不會涸澤而漁征發那麼多的民夫在那麼短的時間内營建那麼大的工程。】
—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
江都行宮。
一臉郁氣的楊廣聽天幕這麼批判他,他惱怒的将酒樽往地上一摔,接着又唰的一下抽出寶劍直指天幕咆哮道:“爾知什麼?朕是為大隋宏圖計,是為天下計!若無朕的宏圖,焉有洛陽今日之繁華?”
他的眉眼轉為了陰沉,語氣也是,“役使點民夫又如何?朕是他們的君父,君父有令就該遵從。效忠、乃至為君父付出生命,這才是為人臣子,為人子民的本分!賤民安敢以此怨朕?”
有陪侍在左右的姬妾見他歇斯底裡的樣子,忙偷偷的低下頭去:你自認是萬民的君父,要臣民們順從效忠,可是,你也沒把臣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護啊,反而是對待如牲畜,毫不憐惜。以至于現在全國烽煙四起,到處都是反對你的起義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