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碾過小石子發出沙沙聲。
于越開口打破沉默:“那邊,現在是什麼情況?”
“在查,還沒反饋。”周嶽生言簡意赅。
于越問:“那,他什麼時候回來?”
“不确定。”
之後,氣氛又陷入沉默。
回到小院,周嶽生在門口瞥見甯譚留的暗号。
順着暗号的指引,他在後院的石頭下找到一張字迹潦草的紙條。
【男受傷,今晚八點見,後夜探花溪村。】
周嶽生将紙條收好,回到前院。
“有情況?”于越第一時間發問。
周嶽生将吳勝受傷的事告訴他,并讓于越今晚為他打掩護。
“嗯。”于越答應。
彼時,于知樂的聲音傳進院裡,兩人默契地錯開視線。
“嫩豆角腌出來的比較爽脆,口感好。”她在告訴張文心腌酸豆角的小細節。
張文心追問:“泡蘿蔔呢?有什麼小竅門嗎?”
“有啊,蘿蔔洗幹淨,不削皮直接泡,更脆口。”于知樂邊推門邊回答。
聽見兩人的對話,周嶽生走進廚房燒水。
于知樂讓張文心洗豆角,豆角不能有生水,要放在簸箕上晾幹。
而泡蘿蔔是中午吃酸湯米粉的配菜,也要抓緊時間做了。
于知樂洗淨蘿蔔,帶皮切成丁,均勻灑入一勺白糖。
腌出水分後,沖洗瀝幹,加入辣椒、大量的醋、适量糖和鹽,攪勻後加涼開水沒過蘿蔔丁。
“水燒開了。”周嶽生提醒。
于知樂碰了碰他的手臂,轉身制作酸豆角的料水,而後擱在竈台上放涼。
“再整理一下成本清單,今晚更有說服力。”她與張文心在長桌兩側相對而坐。
張文心開玩笑道:“你的廚藝就是超強說服力,别的都是小蝦米。”
“嘴貧。”于知樂翻了個白眼。
張文心嘻嘻一笑,陪她整理清單。
“第一周早上賣海鮮湯河粉,中下午賣泡椒米粉和麻辣米粉。”于知樂按照菜單開始整理。
瓦罐、竈、筷子攏共五塊錢,桌椅村裡有現成的。
每周的大棒骨和瘦肉兩塊錢左右,炒泡椒底料及期間用的調料大約三塊錢。
配菜豆芽可以自己發,湯河粉可以用村裡的陳米做,米粉、豆皮要買。
“米粉,量大,要砍價。”于知樂邊寫邊嘀咕。
很快,一份更詳細的成本清單被列出。
“如果我們一次大集能賣出五十碗粉,就開始賺錢了。”張文心快速過了一遍單子。
于知樂應聲:“嗯,但是第一次出攤,保守起見,不要備太多的料,以免浪費。”
“絕對賣完。”張文心對她的廚藝是很有信心的。
與此同時,地裡正在進行一場暗中的較量。
一方是以陳昭、張家三兄弟為首的支持派,一方則是老光頭、黃大娘為主的反對派。
敵對的兩方竭盡全力為己方遊說支持者。
還有一小撥人持莫不關心的态度,其中表現得最明顯的莫過于張招娣三姐妹。
姐妹三人奮力地幹着農活,絲毫不管周邊的暗流湧動。
“張海梅。”葛泰站在田埂叫她。
張招娣沒有任何反應,奮力地揮動鋤頭,反倒是來娣、送娣怯怯地擡頭看了一眼他。
葛泰依次喊出姐妹三人的名字:“張海梅、張海蘭、張海竹。”
張招娣停下動作,漠然地盯着他。
這是張奶奶給她們取的名字,除了她的朋友們,也隻有老支書知道。
“副業組成立之後,你們是第一批入選的人。”葛泰直言來意,講清分工,“你和我負責外送,海蘭和海蘭收拾桌子和洗瓦鍋。”
“我們?”張招娣錯愕。
副業組的工作相比農活輕松許多,無論在哪條村子,副業組都是大家搶破頭都想進的地方。
葛泰再次确認:“嗯,你們幹活勤快利索,做事細心,是我們的第一人選。”
說完,他離開這片田,去督促磨洋工的人。
張招娣姐妹三人在原地呆愣了一會,而後抱頭小聲哭泣。
此時此刻,沒有比她們更希望副業組順利成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