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齊齊擺手,繼續給她講接下來的計劃,張海竹還提出了增加新品的建議。
“我們在陶罐上貼了海隅村的标簽,客人們很感興趣,我覺得每次大集推出一道新品,可以讓大家對我們的印象更深刻。”她說出自己的想法,“捕魚小分隊熟練後收獲更大了,國營飯店有時消化不完。”
貼标簽一事是臨時起意,副業組幾人開小會商量後,買了一沓紅紙裁成巴掌大的條子,并找村裡會寫毛筆字的老人寫上海隅村三個大字。
于知樂聞言沉思,讓張海竹心情頗為忐忑。
“提議和方法都很好,以後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講出來,大家一起商量。”她先肯定了大家的做法,“但我們需要設計一個簡明固定的圖案代表海隅村,而且我也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決定新品種類。”
被肯定的張海竹挺直腰闆,又多了幾分自信。
“那我有空就去找印刷廠問印圖案的事。”于初月寫下待辦事項。
于知樂點頭,忽而想起從省城帶回的報紙和書,問:“書架打好了嗎?報紙和書都拿回來。”
去省城前,她邀請張海雁教朋友們識字,并提議加蓋了一個屋子,打造圖書角,順帶給了于初月一張書架的圖紙。
“都布置好了。”于初月應道,“等會我順道把報紙和書帶回去。”
張文心插了一嘴:“小姑也答應做大家的老師了。”
“成,東西有點多,我們一起搬過去吧。”于知樂舒了一口氣,合上本子。
盡管她提前打了預防針,但看見實物的大家還是很驚訝,她們實在沒想到會有整整兩大箱。
在拜訪喬老師夫婦時,喬老師問起她現在的狀況,她提了一嘴要在村裡建圖書角的事。
當晚,喬主編就把這兩個箱子送到了罐頭廠家屬院,說是喬老師送給大家的禮物。
一箱是舊報紙,不僅有省裡各報社出版的,還有很多其他省份的;另一箱都是書,有教科書、科普書、小說等。
“喬老師還是那麼溫柔。”張文心感慨,“她真好。”
其他人點頭附和,這對于她們而言是一份很珍貴的禮物。
于知樂笑道:“喬老師有了寶寶,到時我們做一張百家被送給她吧。”
“好!”衆人眼睛一亮,齊聲叫好。
之後,大家把兩箱東西分成五堆,捧書出門。
另一邊,于婉琴與楊素雲已經收拾出于佩蘭送給兩家的東西,正在喝茶扯閑篇。
“樂樂長大了。”楊素雲看着幾人的背影,臉上堆滿笑容,“氣派比城裡的幹事還足。”
于婉琴淺笑:“哪兒有這麼誇張,還是小孩。”
說着,兩人視線移向院裡的其他小孩。
于越和于楊在聊天,于遲在給于齊、于霖展示方卓刻的花兒,院裡的氛圍一片平和。
妯娌二人相視一笑,繼續拉家常。
十分鐘之後,于知樂一行人走進副業組小院,直奔學習的屋子。
屋裡最前面挂着幾塊木闆拼湊而成的小黑闆,中段擺放着幾套桌椅,靠門的牆豎着兩個大書架。
“怎麼樣?黑闆是我去廢品站買的,桌椅本來都缺胳膊少腿,書架也是用舊倉庫的壞桌椅改的。”于初月得意道,“加上粉筆,隻花了一毛錢。”
“你太厲害了。”幾人放下懷裡的書,誇獎道。
于初月清了清嗓子:“那當然。”
“看來你這幾天沒少和文心待在一起。”于知樂看她傲嬌的小表情,打趣道。
張文心叉腰擡眉,問:“樂樂,你什麼意思?”
她的姿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陣玩鬧過後,衆人說笑着給報紙書籍分類,一一上架。
張文心與于初月邊整理邊讀報,每每看到其他地方嚴懲人販子或其他犯罪團體時,她們都會為奮鬥在一線的同志們喝彩。
識字不多的張家姐妹看配圖看得津津有味,學習的熱情愈發高漲。
直至霞光撒入屋裡,幾人才把所有書報上完架。
大家看着滿滿當當的書架,成就感油然而生。
于知樂微側過臉,望着朋友們被霞光映照着的臉龐,嘴角微微上揚。
五人在書架前站了很久很久,才各自回家。
“所有學徒都選好了,你準備什麼時候給他們培訓?”張文心跟着于知樂,“他們天天來問我,生怕這事黃了。”
于知樂在腦海裡過了一遍所需食材,給出明确答案:“我明天順道去國營飯店拿食材,明天傍晚先教他們熬湯底,讓他們都到小院去吧。”
“成,我等會去通知他們。”張文心松了一口氣。
說完正事,兩人聊起别的事,擡腿拐入小路。
突然,她們身後響起一陣聽起來異常急躁的自行車鈴聲。
兩人讓出道路,看着陳昭氣鼓鼓地騎車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