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在村口等了一會,便看見以葛泰等人所坐牛車為領頭羊的長車隊緩緩朝他們走來。
隻有第一輛牛車是載人的,其他車都裝滿了搭海帶養殖筏所需的材料。
車隊很快來到幾人面前,張文心朝葛泰招了招手。
“二爺爺,辛苦了。”于知樂掏出一把各色各樣的糖果。
于二爺勒停牛車,笑眯着眼接過。
陳老下車活動手腳,羅平與另外三位生面孔也跟着下了車。
“老師。”李然走到羅平身邊。
羅平臉色有幾分蒼白,精神沒有于知樂第一次見她時好。
“小于,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三位——”陳老遲疑幾秒,“三位老師。”
他們并不是以專家組的身份入住海隅村的,稱呼着實需要斟酌一下,免得被不懷好意的人抓住小辮子。
三人的年紀與于海光相仿,穿着滿是補丁的衣裳,面容頗為憔悴,周身的氣質仍然不容忽視。
“曲欣、宋正是從西北來的,華山之前在蜀省。”陳老簡單介紹,“這就是小周提過的于知樂同志。”
“于同志,你好。”曲欣臉上的笑意多了幾分。
于知樂回握她的手,覺得她的眉眼有幾分熟悉,莫名生出幾分好感。
雙方簡單打過招呼後,于知樂帶曲欣三人去牛棚,于初月帶陳老他們去副業組小院,張文心和葛泰負責把材料運送到離海邊近的廢棄院子。
路上,于知樂得知三人是舊相識,一起留過學,曲欣與周正還是一對夫妻。
前些天,葛泰和張家三兄弟修整了一番牛棚,收拾出的新屋恰好能給夫妻二人住。
此時,隻有陳昭一個人在牛棚,奮力地剁着草。
“小昭,這是來指導副業發展的老師。”于知樂又轉頭向曲欣三人介紹,“這是住在牛棚的陳知青。”
陳昭胡亂扯過衣擺擦去手上的青草汁液,讓于知樂先去幫其他事,而後招呼着三人把行李拿進屋。
于知樂來到副業組小院時,陳老幾人已經安頓好行李,開始商量搭筏的時間。
綜合考慮下來,三人一緻決定後天早上六點開工。
确定好時間,于知樂讓他們先休息,打開直播。
做飯直播是她的直播間盛久不衰的内容,觀衆們來得很快,紛紛開始砸禮物。
捕魚小分隊留了兩大盆海貨,于知樂與張文心先進行分類,再着手處理。
“麻辣香鍋、蒜蓉蒸鮑魚、辣炒貝類。”于知樂看着食材報起菜名,“清蒸魚、白灼蝦、清炒豆芽和番茄炒蛋,再一鍋炖雞湯。”
【熟悉的報菜名環節,好饞。】
【我把半個月的營養液都備好了。】
【才聽到菜名,我的口水就流出來了,好想再吃主播做的菜。】
觀衆們隻聽報菜名就激動得不行,在小櫥窗搶到過菜的人更加激動。
雞是老支書用工分在村裡換的養了兩年的老母雞,雞油豐富,肉質緊實且有彈性,最适合用來炖湯。
于知樂先把雞湯炖上,再開始準備要做麻辣香鍋的其他食材。
張文心和葛泰跟着她學過另外幾道菜,在别的竈台前忙活了起來。
“需要幫忙嗎?”李然走近詢問。
“不用,我們忙得過來。”于知樂笑着拒絕,“哪有讓客人動手的道理?”
李然本來還想再堅持,看到竈台前的十幾種食材就愣了幾秒,他從沒見過這種陣仗。
于知樂讀懂他的表情,打起廣告:“鎮上國營飯店的新窗口快開了,自選食材加工,到時可以選的種類更多。”
“自選食材。”李然停頓幾秒,“這經營方式挺有意思的。”
“可以去體驗一下。”于知樂應道。
說着,鍋裡的水沸騰了,她分批次下入食材焯熟,放在一旁備用。
蔥姜蒜下鍋爆香,挖一塊底料炒出紅油,加一勺豆瓣醬炒香,再倒入所有食材進行翻炒。
醬香與各種香料混合的複合香氣交織,逐漸在空氣中占據上風,同時傳到每一位觀衆所處的空間。
所有人的味蕾在瞬間被激活,變得極為活躍。
漸漸的,另外幾個竈台的蒜蓉味、麻辣味、雞湯鮮美加入其中,刺激着每個人的大腦,激發大家的食欲。
僅需幾秒,密密麻麻的彈幕完全覆蓋直播影像,各種禮物特效亂飛。
除去炖雞湯,每樣菜都做了兩份,于知樂和于初月送菜去牛棚,張文心和葛泰留下收尾工作。
兩人提着菜籃走在路上,聊起商标的事,突然被兩個人攔住。
來的是熟人——張萍和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