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的突然出現讓于知樂愣了幾秒,很快眼神中多了幾分警惕。
她們前不久才做局從黑市那邊弄了三千塊,這個時間點有生意主動送上門,而且對方看起來很了解她的身份,她不得不多留幾個心眼。
大姐做了大幾年采購員,讀懂了她的顧慮,從挎包掏出一個小本本,說:“妹兒,我不是騙子,這是我的工作證明。”
個人信息完整,發證單位清晰,還有獨特的防僞特征。
于知樂暫且放下戒心,微笑歡迎對方的到來。
“于同志果然像小霍說的那樣,本人比報紙還要好看。”大姐爽朗一笑,熱情地握住于知樂的手,“長得标緻又這麼能幹,年底得當選進步榜樣。”
一通交談下來,于知樂對大姐的情況有了大緻的了解。
大姐叫吳雲,家裡男人在縣罐頭廠工作,她和霍天和一家是鄰居。昨天休息在家聞到霍天和煮泡椒粉的味道,當即上門打聽。一聽是罐裝醬更來勁了,好說歹說換了半罐。
嘗過之後,吳雲今天更是早早上班找領導拿批條出發,她有預感這醬會賣得很好。
“第一批我們打算訂三百罐,賣得好再追加。”吳雲講起采購計劃,“如果有現貨,我想帶幾瓶回去。”
于知樂邊聽邊引着她往副業組小院走,忽然感覺到一股微弱的阻力。
“姐姐要休息,談事找文心姐姐和初月姐姐。”于遲扯着她的衣擺,小聲嘟囔。
于知樂朝他眨了眨眼,笑着牽起他的手,輕晃兩下。
于遲妥協了,乖巧跟上兩人的步伐。
然而,于知樂才進入工作狀态沒一會,就被在小院休息的于初月和陳昭逮了個正着。
兩人雙手抱胸,靜靜地看着她。
“這是縣供銷社的吳姐,她想訂三百瓶泡椒醬。”于知樂被盯得心虛,沒有和他們對視。
于初月先讓陳昭上山找張海梅,而後熱情地将吳雲迎進院子,并作自我介紹。
“吳大姐,您先喝口水。”她倒來一杯山楂茶,“泡椒醬這塊的負責人正帶人在山上摘野山椒呢。”
“海隅村真是好地方出人才,妹子看着還沒我孩子大就能管好這麼大一盤賬。”吳雲笑贊,接着端起茶碗小口慢飲。
前院占地大加上多竈台的特點讓她意識到這是加工的場所,于是借着喝水的動作觀察起院内的環境。
幹淨的地面和整潔的竈台給了她很好的第一印象。
十幾分鐘後,背着大竹筐的張海梅帶着蔬果小組幾人大步流星地走入大家的視野。
如今的她身兼數職,還經常和張海竹跑周邊村落談吃食攤的調料供應,氣質幹練強勢了許多。
相同的磁場讓吳雲恍惚間看到了年輕的自己,不禁生出好感,連忙喝了大一口茶壓下這種情緒。
“吳同志,你好,我是張海梅。”張海梅大方打招呼。
兩人寒暄一番,開門見山談合。
吳雲率先抛出話頭,一開口就是問最敏感的采購價格,試探張海梅心目中的底價。
她進一步,張海梅就退一步,帶她在院子裡逛,又是展示炒醬的其他調味料,又是開壇讓她嘗泡椒泡菜,應對起來遊刃有餘。
正在淘洗野山椒的組員們沒見過她這副模樣,頻頻擡頭張望,投去欽佩的目光。
“小梅,姐也不跟你繞圈子了,一口價四毛錢。”吳雲突然開價。
一罐醬在大集上才賣五毛錢,她提出的價格對于批發價來說算高了,但張海梅并沒有爽快地應承。
“姐,不急,咱們坐下來喝口茶,再好好聊聊細節。”她親昵地環住吳雲的手臂。
喝茶間,兩人又是一番你來我往,吳雲先敗下陣來,直言:“最高能給到四毛五分,但是要換成玻璃罐,隻能供給我們一家。”
“姐,您放心,我拍胸口保證省裡就一家供銷社能買到我們海隅牌泡椒醬。”張海梅笑道,“貨也會準時準點送到縣裡。”
之前有客人提過包裝的事,海竹為此跑過一趟玻璃廠,所以她對這方面的成本有一定的了解。
口頭達成協議後,院裡緊張的氣氛消散,蔬果小組的人松了一口氣,又像平常一樣邊幹活邊小聲閑聊。
張海梅仔細讀完契約,沒發現任何問題,便朝于初月點了點頭。
于初月會意,進她辦公的小屋取印章,利索蓋章。
此時,魚糜小組和捕魚小分隊說笑着走近,幹淨利落地完成交接,便各自忙活。
緊接着,小孩們嘻嘻哈哈地擁着張海雁進了小院,央着她繼續講昨天沒講完的故事。
小院一下就熱鬧了起來,氛圍和諧融洽。
吳雲瞥見圖書角裡滿滿當當的大書櫃,不禁感歎:“海隅村以後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