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然跨進小院,她把于初月推到他身邊,讓兩人手臂碰了碰,随後大聲宣布:“這就是我們的男女主角。”
“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演出。”此時的李然比以往更平易近人。
于初月臉頰飄起兩抹紅霞,嗯了一聲。
衆人拍手叫好,讓屋檐下乘涼的陳老和羅平不禁感歎年輕人的活力。
之後,一行人圍坐在長桌邊上,熟悉每個角色的出場順序,李然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
《大山女孩》小劇組的第一次會議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彼時已是正午,約定好正式排練時間後大家各自回家。
“藍同志。”李然叫住藍圓圓,遞出一封信,“有位杜先生拜托我給你帶的。”
藍圓圓愣了幾秒,接過信,在回家的路上粗略讀了一遍。
于知樂沒打擾她讀信。陳昭更是一聲不吭,當好透明人的角色。
聽見她讀完後長舒一口氣,于知樂眼底多了幾分笑意。
三人到家時,家裡一片其樂融融。賀有安和于海宗在烤爐前忙活,于婉琴姑嫂三人扯着閑篇,弟弟們圍着收音機,爺爺則笑着看大家。
“樂樂,圓圓,小昭,快來,肉都烤好了。”于佩蘭先注意到他們,溫柔招手。
三人剛洗過手坐下就被長輩們各塞了一口肉。
牛肋排先鹵後烤,肉軟糯易脫骨。牛腿和牛腩肉被烤得外焦裡嫩,最适合用生菜包着夾蒜吃。
飽餐一頓後,一家人在樹蔭下喝着山楂水閑聊,真是好不惬意。
處暑之後,午後的高溫悶熱逐漸消退,時間好像被摁下了加速鍵,三天很快就過去了。
期間,鎮上辦了一次大集,于知樂讓張海竹在大集時增加了酸辣海蜇絲這一道小菜,廣受好評,便開始琢磨運送涼拌水蟄罐頭的法子。
而于佩蘭在三天假期裡參觀了幾次海隅村的小型魚糜制品流水線,對一些巧思贊不絕口,打算回省城後對手下的生産線做出微小調整。
于知樂和她聊過幾次,給了她不少研發新品的靈感,所以夫妻二人在假期最後一天的清晨就啟程回省城了。
兩人剛離開沒多久,海隅村又迎來三位客人,而且都是于知樂的老熟人。
一位是來增加泡椒醬訂單的吳雲,另外兩位是喬老師和她的愛人。
三人坐同一輛牛車到海隅村,剛碰面時吳雲就對背着相機的夫妻二人很好奇,路上将社交能力發揮到極緻,打聽清楚了他們與海隅村的淵源和此次來意。
“是不是影響你工作了?我們自己逛也可以的。”喬榆問。
于知樂笑着解釋:“沒有,供銷社的合作本來就是海梅負責的。”
“那就好。”喬榆柔聲道,講清來意,“報社收到李知青的投稿,大家一緻對海隅村副業組是一個很好的議題,我們這次來是想做一個全面的采訪。”
于知樂點點頭,大緻講了目前海隅村各項工作的進度,并帶兩人去了一趟海邊。
喬主編坐船到海面拍了兩張養殖筏的圖片,又去小西海拍了他們标志好準備動工的蝦池。
三人回到副業組小院時,吳雲和張海梅談完泡椒醬加量和訂辣炒鮑螺的合作。
喬主編想盡可能多收集素材,提議兩人拿着協議拍一張合照,吳雲欣然同意,拍完後高高興興離開。
随後,喬榆對幾位主要負責人進行采訪,喬主編拿着相機在院裡一頓拍。
采訪進入尾聲,喬榆猶豫幾秒,最終還是問出口:“方便排一些排樣闆戲的照片嗎?”
“方便,要不要換個地方?”于知樂問。
喬榆連聲道謝:“如果可以的話,那就太好了。”
最終,拍照地點定在于家。
于知樂幾人不想呈現假的排練現場,立刻召集大家,臨時把第一次排練日期提前。于是,一群人浩浩蕩蕩往于家小院走去。
喬榆特地挑了一幕戲,内容是男女主上門與壞叔叔對峙。
于知樂用麻繩區分幕前幕後,又用石灰粉在地面畫出配角們的出場動線。
“我先做一次示範,初月注意我的步調。其他人按照順序出場,當我說出台詞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在線的終點。”她指導道,“李然跟着我的節奏走,走到小狗前就停。”
說着,她挽住李然胳膊往院門走,邊走邊用手指在他手臂上打節拍,以此傳達走路的節奏。
“叔叔,我有喜歡的人了。”于知樂說出台詞。
一擡眼,她和周嶽生四目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