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知樂在前台填好電話單子,又等了約莫十分鐘,才接通文宛白辦公室的電話。
“七七,我們需要你的幫忙,希望十二月你可以提前一周到京市。”盛蘭越開門見山地說。
于知樂面露疑惑,反問:“什麼情況?”
“平常負責化妝和裝造的兩個女孩在訓練裡摔傷了右手,起碼得修養兩個月。”盛蘭越頓了頓,“今年彙演的形式變了,其他軍區也會參與其中。我們作為全國文工團的榜樣,在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鍊子,需要更專業的人來完成專業的工作。”
他在海隅村秋收晚會時見識過她在這方面的能力,甚至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她會為她們的節目錦上添花。
“我想帶上圓圓,我怕到時一個人忙不過來。”于知樂說。
其實,她有一點私心。她知道藍圓圓很關注歌舞劇服裝,想讓她可以近距離觀察觸摸。
盛蘭越應聲:“可以,文老師還沒有提交探親申請。你們的出行費用由文工團承擔,到時我讓爸媽給你們買卧鋪票。”
“好,我最早十五号可以結束所有工作。”于知樂在腦海中過了一遍未來兩個月的工作安排。
她們越早到達對文工團越好,所以盛蘭越提議把出發日期定在了第二天,她欣然同意。
長途通話費用不便宜,而且盛蘭越還要訓練,兩人沒聊太多閑話,确定好其他細節就準備挂電話。
“等等,還有一件事。”于知樂突然想到周嶽生,“這個消息你要保密。”
盛蘭越心領神會,拉長聲音哦了一聲,語氣裡滿是調侃。
回村之後,于知樂把事情告訴了張文心和于初月,将與杜生的合作計劃全盤托出,并讓她們在十二月和于婉琴幾人一起去京市。
“好。”兩人表情興奮,合聲應道。
藍圓圓知道了這事,激動得跳起來抱住于知樂。心情平複之後,她和于婉琴開始商量張羅做冬衣的事,聊得連午覺都沒睡。
聊着聊着,她決定回一趟鎮上。傍晚時分,她帶回來很多布和一兜子毛線,迫不及待地拉上于婉琴開工。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就來到了十一月底。
在這小半個月時間裡,副業組依據時令海鮮推出新品,還研發出了新的口味,生意和口碑都在穩步上漲。
與此同時,海隅村發生了幾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事。
一在海帶幼苗長到大概十五厘米的時候,陳老幾人領着負責海帶種植的人進行了分苗夾種,過程非常順利,如今海帶苗的長勢很好。
二是少部分斑節蝦出現了蝦體軟化死亡的情況,所幸曲欣發現得早,及時對飼料配方進行了調整,才讓病害沒有進一步擴大。
還有,于春祺姐妹經過慎重考慮,在十月底答應了杜南枝的邀請,加入了花溪村的副業小組。
“樂樂,喬主編給我寄稿費的時候提到喬老師生了,是兩個可愛的小女孩。”于白薇笑道,遞過一張照片,“這是一同寄來的相片。”
照片是在小孩們睡覺時拍下的,她們在吮着自己的拇指。
看的時候,于知樂可以想象得到她們小嘴一動一動的場景,臉上不自覺挂上淡淡的笑意。
她們要送給小孩的百家被早就準備好,被面繡了各種各樣的圖案,其中有些的花樣子還是于遲畫的,鈍鈍的線條别有一番童趣。
相片很快在副業衆人手裡傳了個遍,收獲了一聲聲驚呼。大家在看到的瞬間,都忍不住直呼可愛。
收到照片的第二天,于知樂去省城罐頭廠上班,順便把百家被送到醫院給喬老師,親手抱了小孩。
“謝謝,平平和安安一定會很喜歡姐姐們的禮物。”喬老師摸了摸柔軟的被子。
下一秒,她就讓喬主編立即回家把她這段時間裡攢下的刊物雜志送到罐頭廠家屬院,着急得讓在場幾人哭笑不得。
這一次,于知樂在省城一連上了六天班,完成了于佩蘭管理的所有産品的味道調整工作,并從盛家父母手裡拿到了一周後的火車卧鋪票。
她回村的當天正好是張文心的生日,她約了張文心和于初月在河邊見,準備做一道黃泥煨雞。
誰知,當她拎着所有材料走到河邊時,看見的卻是一個悶悶不樂地蹲在地上拔草的張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