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照理說這是錢家的心意,把這一筐簍的東西放在這兒,就是為了給盧秋月道歉的。把東西還回去,錢家多半會擔心是他們不接受歉意,可這滿滿一簍,實在是太多了。
盧秋月想了想,同意閨女的話:“行,那娘和你一起送回去。”
在簍裡挑了幾個模樣不錯的瓜果,盧秋月背着簍,牽着今棠一塊去了錢家。
錢大郎夫妻正在院子裡忙活,盧秋月上前表明來意,夫妻二人把手上的水在衣服上擦拭幹淨,對視一眼,果然面露為難。
今棠在這時道:“大伯,大娘,你們給的東西太多啦,能不能換成一些藥草呀?”
盧秋月微訝,瞪了宋今棠一眼,“棠兒!”
誰料,錢大郎夫妻臉色倒是一緩,連忙點頭,“成,你們想換什麼藥草,俺得看看家裡有沒有。”
盧秋月說:“錢大哥,你别聽棠兒胡說。”
“娘,棠兒沒胡說,我和哥哥還摘了些藥草,可以和大伯換!”宋今棠得知錢大郎靠摘藥草去換錢,她便在琢磨了,盧秋月的病不能一直拖着,光靠益母草治标不治本,肯定是要靠大夫治的。
藥草花錢,要是他們手裡有藥的話,那還能省一筆錢。
山上的那些益母草,盧秋月一個人用不完,既然錢大郎夫妻有拿藥草換錢的路子,指不定他們還能換些其他藥草。
宋今棠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行,“大伯,我娘身體不好,想換些澤蘭,您那兒有嗎?”
“有、有!”錢大郎說着,轉身就要去拿,卻又想到什麼,轉回身,“不過那玩意可不能亂吃,除了當歸,還有什麼要的?”
宋今棠搖頭,“沒啦!”
益母草和當歸對婦人産後的調理有好處,這還是今棠在大學時,聽一位室友說的。那室友當時科普了不少對婦人有益的草藥,隻可惜當時今棠覺得用不上,壓根沒在意,這倆名字還是因為好記才記下的。
書到用時方恨少,要是她當時多聽兩句那該多好!
換到當歸,盧秋月把帶來的食物都還給了錢家。回去的路上,她才要說宋今棠自作主張,就見扛着鋤頭去地裡幹活的許大嬸等人。
熱情的許大嬸隔着些距離就沖盧秋月招手,扯着嗓子喊:“月娘,月娘,我給你說,咱村有好消息嘞!”
有人一打岔,盧秋月把宋今棠的事立刻給抛到了腦後,走到許大嬸跟前,奇道:“嬸子,瞧你這麼高興,村裡要有什麼好事了?”
“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咱們隔壁的雲水村以前出了個朝廷的古大人,人現在緻仕回鄉了,打算在周圍幾個村子建個私塾,要收村子裡的孩子讀書呢!”
盧秋月一喜,“可是翰林的古鴻峰古大人?”
“我一個鄉下農婦,哪知道是哪位大人,不過聽雲水村的人說,這位大人的要求高,光是束脩就得十兩銀子。月娘,你家鶴哥兒不是開蒙了嘛,你趕緊回去和二郎商量商量,要不要把鶴哥兒送去。”
盧秋月還沒來得及為十兩的束脩驚訝,朱氏尖銳的聲音冷不丁鑽進了耳朵裡,“哎喲,咱們二郎好歹也是個秀才,鶴哥兒有他爹教呢,哪用得着去私塾。”
宋今棠這才注意到,朱氏也在許大嬸她們的人群中。
大夥曉得宋家這兩妯娌不對付,沒有和朱氏搭腔,說了兩句自己聽到的消息,該去地裡幹活的,扛着鋤頭就走了。
雲水村這位大人回鄉開私塾的事明顯成了村裡最讓人關心的事,别看朱氏當着别人陰陽怪氣,她自己也上心着呢。
要是如她說的那樣,宋玄章親自教宋均鶴,不送孩子去私塾,可她家的大牛二牛沒有一個當秀才的爹。朱氏沒什麼見識,但她曉得讀書有好處,像宋二郎考中秀才後,二房不但免了兩丁的差役,還得了村裡和縣裡的不少獎勵。
要是能考中功名,哪怕是像張誠那樣,中一個舉人老爺,也不用苦哈哈地在地裡刨食了。
隻可惜,現在宋二郎指望不上,想要改變,隻能看倆孩子。
她剛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宋大郎聽,宋大郎手上的動作一頓,把鋤頭砸在地上,沒好氣地瞪了她一眼:“送去私塾束脩就是十兩銀子,大牛和二牛兩人,那是二十兩,我從哪找這二十兩去?”
朱氏小聲嘀咕:“我也不是說要讓大牛二牛都去,去一個也行啊!”
“你以為考功名是你在地裡挖大白菜,一挖一個中啊?二郎從小那麼聰明的苗子,鄉試也沒中,難道大牛二牛就能行了?”
如果說的束脩,朱氏始終底氣不足,可提到宋玄章,她可有得說,“二郎沒中,那張誠怎麼就中舉人老爺了?我瞧咱們大牛二牛未必就比二郎差,有指望二郎的功夫,不如指望咱們親兒子。”
宋玄青是沒讀過書,卻不是瞎子。
宋玄章從小刻苦,天不亮就起來讀書,夏天熱出痱子,冬天凍出凍瘡,都不曾懈怠。在這種精神上,兩個兒子可比不了。
況且,十兩銀子的束脩隻是開端,日後的筆墨紙硯才是大頭。
有那些錢,還不如自己存着過日子呢!
他搖頭:“家裡哪有那麼多銀子能讓孩子讀書,你還是歇了這個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