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謹遵。”
.
從易家出來,天色将黑未明,卻已華燈初上。燭光自窗隙灑出,将一地的濕痕映得明亮。朱紅色的大門在少年面前緩緩關阖,連着那一院碧景也隐入門後,隻為極少數人開放。
而他,顯然不在那“極少數”之列。
孫一桀盯着“易府”的牌匾望了一會兒。眸中的渴/望許久不滅。但天色确實不早,他看了看天,終于還是拖着易家贈予的物什,踏上舊日常走的窄巷。
青灰色石闆路沿着昏色鋪開,燭火映亮一小片地面,隐約能辨出水窪。若是平日,他斷不會在乎一點點水坑沾濕了破鞋,亦不會在乎薄衣上細密的泥點。但今日……孫一桀試着避了避,無果,心中便升起一股沒來由的煩躁來。
不知為何,往日無感的巷道此刻顯得格外小,也格外窄,像是他突然變成了龐然大物,這一線窄巷,再容不下他在其中穿行。
就這樣一直走,走道萬千巷道的盡頭,是一扇隻為他打開的窄門。門身木制,因遭蟲齧食,故邊緣參差不齊;門上桃符,因風吹日曬,故破敗不堪。
少年擠入窄門,穿過雜蕪叢生的院落,被鬼啃食過的小腿又被雜草刮得生疼,那些藏在懷裡的錢也在躲避追趕時不見了蹤影……破房内傳來病母的震震哭嚎,他忽然再忍不住,一頭紮入泥地之中。
他活得實在是太苦了!沒有貴人相助,沒有父母恩情,更沒有吉人天相。自他生來,陪伴着他的便隻有貧苦、疾病、困頓:他生來無父,母患瘋病,幼時偷竊被抓,以至無人敢雇。他每日每夜都向神佛祈禱福運,卻從未靈驗。
唯獨這日,神佛憐他不幸,派貴人前來相助。他當易淺是貴人,拼命攀上關系,可易家到底家大業大,仆從衆多,無論他如何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和吃苦耐勞,易淺仍是拒絕了他留在易府“報恩”的請求。
如今貴人已去,還歸破房,又臨悲苦,他……他心有不甘。
忽地,像是想起了什麼,少年猛地坐起,在易府贈的物什中扒拉許久,終于找到了一個級小的錦囊。細雨綿密,隻一瞬便将之打濕,袋口傾垂,綁線松弛,露出其中的物什來。
是一張沾染墨迹的紙。
孫一桀記得恩人說過,若想救母,以此法行之,心願得成。但他當時滿腦子想着如何攀上易家,自然也未細看此物。如今還家,聽聞房内病母瘋嚎,倒是讓他回想起,救母也算一事。
綿雨打上紙墨,很快便将字迹暈開。孫一桀隻讀了一眼,便覺出希冀,當即便将那張薄紙攬于懷中,不顧滿身泥濘,鑽入屋内。
此法、此法分明——
避開了雨水,孫一桀抖着雙手展平白紙,黑瞳來回顫動,重讀了數遍,仍是不敢相信。像是為了再次确認,他不由讀出了聲:
“汝心虔誠,神佛皆知。今以神法賜汝,謹行此法,則汝願可成。”
.
拜别母上,送歸青梅……萬事收拾停當,易淺才得還卧房,阖門而眠。然而少年方近身床榻,來不及更衣,忽覺如芒在背,他歎息着擡頭,便瞧見一隻烏鳥落于窗楣,幽幽望來。
“呵。”少年又是歎息又是輕笑。明明才不過十三歲,那笑容卻微顯苦意,心思太重。
鳥雀而已。易淺如是想着,便繼續手上的動作,開始更衣。隻是少年面上雖不當回事,卻也從未将窗楣置于視線之外。
而那烏鳥似也通人性,隻盯着他,目光一錯不錯。
或許實在是被盯得不自在,少年寬衣解帶的指尖顫了顫,還是歎息着喃喃自語:“不必擔心,我有分寸。”
屋内無人,少年就這樣突兀開口,不知究竟是在對自己說,還是在對那烏鳥說。隻是鳥雀而已,如何通人性通人語呢?于是少年便隻能是在對自己說了。
于是屋外細雨掩人聲,屋内少年喃自語。而少年雖自言自語,手上的動作仍未曾停下。衣帶由那雙執筆的手寬解,散于床榻。衣袍失去了束縛,自然一下子蕩開,如瀑傾瀉而下。
“此力既已在我身,無知隻會逢兇,不如知之而後防也。”
少年仍在解釋。而外袍被掀開,大片的白紗暴露出來。手臂上,腰背上,乃至肩頸……無一例外。
“欲解必先慎試。”他聲音發沉,好似說與人聽,又好似告誡自己,“吾擇君子以試善念,擇小人以觀私欲,已初有所得。”
衣物很快褪盡,少年的身上僅餘白紗,勾勒出一道纖細的身影。濃密的烏發自少年背上鋪開,欲遮不遮,竟讓人誤以為,那纏身的白紗,不過是一種新奇的衣物。
白紗似雪,但若是細細瞧去,仍能從層疊的白紗間,覺出幾分赤紅。
“隻是君子往往需和盤托出,小人誘騙即可,故善念難解而私欲易曉。”
少年的手落于白紗上,猶豫一瞬,最終垂下,于是那如瀑黑發,便也随着他的動作頻頻流淌,從肩上垂落腰間,又自腰間被帶到肩上。
“至于今日這人……其心思不在報恩,吾觀其欲念太重,心思單純,應易操縱。故吾以神法誘騙之。”
衣物褪至此,少年留着一身白紗,換上更為宜眠的寝服,便虛虛倚于床柱,眼簾輕阖,有若有似無地望向窗外。
窗外雨潺潺,烏鴉身上卻奇迹般的不見雨露。他瞧着屋外盛春的雨景,想着烏鳥之異象,心思亂且紛擾,卻最終隻化作一聲歎息。
“其若救母,吾便觀其善行。其若求它,不過财壽福祿,吾亦可觀之,以解此力……”
話以至此,似乎少年已自圓其說,其所行所為皆無可厚非。畢竟,願本為旁人所許,欲亦為旁人所求,所得所失皆是旁人之事,他不過一觀者,又同他何幹?
可随着言近尾聲,少年還是彎折了腰背,曲合了雙腿,頭顱沿着床柱緩緩下滑,最終在床邊蜷作一團。
抓着滿臂的白紗,少年對着無盡的夜色、雨色、春/色,無聲地顫/抖起來。
“……何壞之有呢?”
直至最終,也無人能回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