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是張家的庶女和一個丫鬟。李貴認出了那丫鬟,便是當時乞兒指認的人。”趙氏問了,趙冶便也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那丫鬟隻怕是甯府的人。”
原來那一日李貴本是打算回禀趙冶,卻發現那丫鬟的衣着比另一個丫鬟的要華麗很多,便又跟了上去。卻見那轎子從角門進了甯府尹府,門房更是對着那丫鬟十分恭敬。
“玉兒何時得罪了那位甯姑娘的?”甯家一共有四位姑娘,和黛玉有交集的便隻有一位。那位便是甯家唯一的一位嫡女,閨名一個蘭字。
這位甯姑娘趙氏倒是見過,面容和身段皆是上乘,為人處世也是不錯,家世又好。這幾年倒是也很多媒婆到甯家說媒,都被回絕了。
“此事為夫問過玉兒身邊的幽蘭,據幽蘭所說,玉兒與各家姑娘并未仇怨。”
“這事,妾身找機會問問玉兒。”趙氏接了趙冶的話繼續說道:“妾身最擔心的還是,那甯姑娘又出什麼幺蛾子坑害黛玉。”
能想出如此謠言敗壞黛玉的人,這人隻怕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這甯姑娘若又暗中出什麼陰損的招式,卻是防不勝防。
“此事我們并無證據。”趙冶頓了一下,又補充道:“我趙家也不是任人欺負的。”
十日後,甯府尹被上官參了一本,說其人在政期間,收受賄賂、貪贓枉法,更是枉縱罪犯拿人頂替。一應證據皆随奏章一同奉上,皇上震怒,當即罷了甯府尹的官。待一切查實後,甯府尹一家,皆判的流放,且遇赦不赦。
後話自不多提,我們且說那趙氏到了黛玉院中,黛玉正在練字。
“玉兒,散布歌謠之人,你誼父已經查到。”
“可是府尹府的嫡女?”
“玉兒你知道是她。”趙氏倒是沒有想到玉兒會知道,轉念一想,兩人隻怕真的有嫌隙,而且還不小。否則,黛玉也不會直接懷疑到她身上。
“玉兒陪皇太後遊瘦西湖時,曾見過甯姑娘一面。”黛玉指的便是畫舫之事:“當時,甯姑娘對玉兒有一些誤會。”
到現在,黛玉依舊記得甯姑娘當時的眼神。那樣憤恨的眼神,讓黛玉想忘也忘不掉。
“這樣說來,誼母倒是聽人提過。衆人皆說,當日連累甯府尹被罰的,是甯家的二姑娘。” 黛玉這邊一提,趙氏便想起了甯府尹被罰俸半年的事。
這事并未下封口令,在趙氏面前便也說得,黛玉簡單說明了緣由:“那日攔了畫舫要見玉兒的,正是甯家嫡女。至于那甯家二女兒,黛玉倒未見過。”
“此事,玉兒也務須擔心,你誼父哪裡已經有了處理之法。”趙氏又何玉兒說了些話,見玉兒神情不似前幾日那般憂傷,便知那日廣緣大師的話,還是有效果的。
那日,趙氏之所以會帶黛玉前往善德寺,除了是借廣緣大師的口澄清謠言,也是為了寬黛玉的心。黛玉是個心思重的,一切都悶在心裡。趙氏雖勸了,也知道效果不大,便想着借由廣緣大師讓黛玉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