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坐着的人,黛玉參加各家聚會時都見過。雖不十分熟悉,卻也不陌生。在未開席前幾人倒是一邊看戲,一邊小聲的交談起來。
“林家妹妹頭上這玉簪倒是精緻,隻怕找遍揚州也找不出第二個來。”說話的,是坐在黛玉左邊,隔了兩人位置的秦家嫡女。
因是趙冶的壽宴,黛玉雖在為林如海守孝,倒也帶了一根十分樸素的玉簪。那簪子是一整塊白玉制成,上面镌刻着一些鳳紋,簪子的頂端雕刻着一朵蘭花,栩栩如生。
“讓秦家姐姐見笑了,這簪子本不是黛玉之物,乃是皇太後來揚州時賜下的。”
“難怪這簪子做工如此精緻,原來是太後賜下的。林家妹妹真是好福氣,不僅得了皇太後的青睐,還是未來的安順王妃。我等就算是再羨慕,也沒有妹妹這等福分。”
“周家妹妹這話在理。要我說,這揚州城,哪個比的上林家妹妹這天人之姿。瞧妹妹這通身的氣派,除了妹妹這樣的人兒,也沒有其他人配的上太後娘娘賜下的這玉簪。”
“幾位姐姐這樣說,真是折煞黛玉了。”初聞這般話時,黛玉還會臉紅一下,現在卻依然可以笑着應下。
“今日乃是林家妹妹誼父的大壽,也不知安順王爺會不會來?”此人開口,席間便安靜了一下。她出口便知自己的話極為不妥,便讪讪的笑了一下,也不再開口。
“瞧妹妹這話問得,王爺乃是親王,哪裡是想來便能來的。”給那女子開口解圍的人,便是駱姑娘,黛玉的好友。
“駱姐姐,王爺的事,哪裡是我們可以随便議論的。”黛玉開口,便結束了這個話題,看似責備駱家姑娘,語氣中卻沒有任何怪罪的意思。
坐在黛玉身邊的人又說了幾句,便是将話題引到了戲台子上。席間氣氛又恢複成原來的樣子,似乎剛剛的事情,并未發生一樣。
宴席申時才開始,現在未時已過了大半。席間是高朋滿座,衆人交談之聲不絕,真是熱鬧非凡。在趙冶所在這桌,還有一個位置空在那裡,且那位置就在趙冶身側。
管家此時還站在大門口等着,似乎還有什麼人要來。看到空着的那個位置,衆人也在猜測。那究竟,是為何人所留。
“老爺,安順親王派了人來,給老爺賀壽。”衆人并沒有等多久,管家便揭曉了答案。趙冶環視了衆人一眼,眼中雖為得意之色,内心卻笑得開懷。實則,早在昨日,趙冶便知,雲澤派來的人,今日會到。
雲澤派來的人也是個會辦事的,今天一早便已到了,卻是挑了這個時間點才出現。這個時間,來的雖晚,卻也是最能給趙冶掙面子的時間。
“王爺知趙先生大壽,卻無法出京,便派了小人前來。王爺說,他無法親自前來,還望趙先生見諒。”那人對趙冶的态度倒是恭敬,在衆人面前,讓趙冶賺足了面子。
趙冶的手不斷的撫着自己的山羊胡,嘴角更是一直上翹着,顯然是非常高興。其他的人也紛紛說着:趙先生真是有福氣等恭維話。
衆人說話的同時,又在心中将黛玉和趙家的地位拔高了一些。黛玉是未來的安順王妃是一回事,能讓一個親王不遠萬裡的派人送來賀禮,又是另外一回事。
内院顯然也的了安順親王派人送來賀禮的消息,一時間捧着黛玉、趙家夫人和老夫人的話不斷的從那些女眷口中說出,真是恨不得将所有贊美人的話,都說給三人聽。反正隻是幾句漂亮話而已,既可以讨好到趙家和未來親王府,自己也不需付出任何代價。
那些大家千家看黛玉的目光更夾雜着羨慕,甚至隐藏的很好的嫉妒。有幾家夫人甚至打起了趙家兩兄弟的主意,在趙氏面前不斷得誇着自家女兒的好。